灾害发生第三天,台当局通报的伤亡数字仍在更新:15人遇难、31人失联,5835户家庭仍处于黑暗中,3768户停水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尽管桃园市派出的4辆抓斗车已抵达现场清运垃圾,部分区域的搜救也在进行,但在重灾区居民眼中,这样的救援来得太迟太慢。"电视里说有直升机救人,可我们这里连医疗队都没见到,"部落里的独居老人陈奶奶握着降压药空瓶叹气,她的常备药已断供三天,只能靠邻居分享的药片维持血压。
救援的迟缓背后,是灾后的责任推诿。台当局一边将失联人数从129人仓促修正为31人,称此前为重复统计,一边却与花莲县陷入"撤离是否到位"的争执,甚至有"绿委"要求提供"杀伤力"消息攻击地方政府,将救灾现场变成政治角力场[__LINK_ICON]。国民党主席候选人郝龙斌的质问戳中了民众痛点:"为何不用动员罢免的力气来救灾?改'溃堤'为'溢流',就能掩盖灾情吗?"[__LINK_ICON]
夕阳西下时,北富村的居民点燃了简易火把,在垃圾山旁搭建起临时帐篷。远处,抓斗车的轰鸣声隐约传来,但在这片被洪水与垃圾侵袭的土地上,更多人仍在等待--等待通路的那一刻,等待物资送达的那一刻,等待被看见、被援助的那一刻。而此刻,他们能做的,唯有互相搀扶着爬过垃圾山,在废墟中寻找家园的余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