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严令撤销四个月后,一位前特战司令在法庭说,前总统曾想把敌人放进来,再借刀杀人,全国瞬间头皮发麻。
这句话像一根火柴,直接点燃囤了半年的猜测:军队进国会那天,到底谁在下一盘大棋。现在证词摆在面前,卷宗里出现枪决名单、诱朝计划、深夜密谈记录,桩桩都指向一个人。很多人觉得荒唐,也有人觉得后背发凉,更多人只想知道,如果这是真的,制度还能不能兜住。

先说诱朝。证词描述的逻辑简单粗暴:边境先开火,电视滚动灾难画面,全国进入最高戒备,总统顺理成章接管一切。听起来像剧本,可通讯记录显示,边境部队确实在戒严夜收到异常调防指示,时间、地点、路线都与平日相反。检方把这段无线电递交法庭,意思是,剧本也许早写好,只差演员入场。

再看枪决名单。证词提到七个人,全是经常弹劾议题里喊最大声的政客。法官问证据,退役上校掏出一张皱巴巴的便签,上面只有一串名字和手写标记。辩护律师立刻反击,说便签没有公章、没有日期,想拍成戏都嫌粗糙。可检方转头提交总统府侍卫长同期备忘录,里面同样出现这七个人的姓名,顺序都没错。巧合太多,就不是巧合。

军队这边立场切割得快。防长在国会一句一切服从合法命令,把皮球踢回司法。可私底下,参谋体系忙着翻通话记录,只要发现哪句指示越线,立刻写情况说明,签名画押。大家都明白,今天不把自己撇清,明天就被写进历史。士兵更直接,受访时只回一句,我们只认盖章文件,口头说的再狠,就当没听见。
美国表态只有一句支持韩国法治,看似客套,其实把路堵死:别指望外力。朝鲜官媒倒兴奋,电视滚动播放汉城夜色,配的评论是内乱。可对于诱朝指控,平壤半个字没接,大概也怕沾上荒唐。

案子走到今天,焦点只剩一条:密谈记录能不能当呈堂证供。一旦采信,滥用权力、煽动内乱、甚至通敌罪名都会排队上门。辩护律师最后一招,是指认程序违规,说调取程序跳过国会许可。检方则拿出战时指挥条例,说紧急状态下总统通讯属于国防档案,检察院有权封存。谁能说服法官,谁就能决定后面几十年的走向。

很多人以为这只是前总统个人生死,其实棋盘更大。下次地方选举,保守派如果输掉,进步派就会推动修《戒严法》,把军队调兵权关进更小的笼子。再往后,总统想半夜摇人,得先敲国会大门。制度每被惊吓一次,就加厚一层铠甲,也算亡羊补牢。
可真正让人睡不着的是,如果那天边境真的响起炮声,电视真的滚动灾难,我们会不会集体鼓掌,把自由交出去换一盒方便面。制度再厚,也扛不住全民自愿按下暂停键。案子还没判,答案已经写在每个人脸上:一边骂,一边追更;一边怕,一边幻想救世主。只要这种心态还在,下一份名单也许就在某个抽屉里躺着,只等下一个深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