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克教分离组织"巴布巴尔哈沙国际"(BKI)更是个国际化的麻烦。1984年,印度军队强攻锡克教金庙,死了几千人,彻底点燃了锡克社群的怒火。之后,印度政府以反恐为名抓了几万锡克教徒,很多人没经过审判就被关押,甚至还有暗杀事件。这让锡克教徒彻底跟印度政府翻脸,BKI的总部现在设在加拿大和美国,全球锡克社群给他们的支持可不小。莫迪政府多次被指派人去北美暗杀BKI高层,2023年加拿大就爆出一起相关事件,闹得两国关系紧张。BKI虽然在印度境内活动不多,但他们的国际影响力让印度头疼不已。
还有个更奇葩的组织,叫特里普拉民族解放阵线(NLFT),他们嫌莫迪太"软",觉得印度引入外国移民是故意边缘化本地人。这帮人主张驱逐移民,保护"原住民",手段也够狠,炸铁路、袭警局,啥都干。2008年,印度通过《武装部队特别权力法》(AFSPA),给军队"格杀勿论"的权力,想一劳永逸解决问题。结果呢?越打越乱,消灭一个武装分子,冒出五个新兵。特里普拉至今还是低烈度冲突区,2024年NLFT又搞了两次袭击,印度军警损失不小。
这些组织平时低调,但最近为啥集体冒头?印度军方的"外强中干"是个关键。表面上,印度军队规模庞大,140万现役军人,2024年全球火力指数排名第四,坦克、飞机、导弹啥都不缺。可实际打起来,问题一堆。纳萨尔派在丛林里跟安全部队硬碰硬,说明印度在反游击战上没啥长进。克什米尔和东北部的冲突拖了后腿,军队被分散到多个战线,顾头不顾尾。加上中印边境的紧张局势,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后,印度在边境部署了重兵,内部治安力量就更吃紧了。这次纳萨尔派的行动,可能是看准了印度军方的疲态,想试试水。
莫迪的压力还不止于此。印度经济看着风光,2023年GDP增长7.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5年还能保持6.5%。但光鲜数字背后,贫富差距吓人。3亿多农村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20%以上,低种姓和部落民生活艰难。纳萨尔派能撑半个世纪,靠的就是这种不平等的"燃料"。种姓制度让社会撕裂,宗教矛盾被莫迪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政策放大,穆斯林、锡克教徒、基督教徒都觉得自己被针对。东北部和克什米尔的自治诉求被强压,地方不满越积越多。这些问题不解决,叛乱组织就像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国际局势也给莫迪添堵。美国把印度当"抗衡中国"的棋子,军事合作热火朝天,2024年美印联合军演规模创历史新高。可美国对印度的内乱基本不吭声,估计是觉得印度自己能摆平,或者不想蹚浑水。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跟印度不对付,TRF的活跃可能有他们的影子,但没确凿证据。咱们国家在南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一带一路"倡议让印度周边国家跟咱们合作紧密,印度有点坐不住了。如果国内再乱成一团,莫迪的"南亚霸主"梦怕是要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