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鱼太小了,不要了。"满头大汗的两人告诉记者:"开渔嘛,总归是开心的,这网鱼不多,看下一网吧。"
网。 谢春晖 摄
渔获。钱塘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江里长大的"渔二代"
今日凌晨2点多,船靠了一次岸。
王立军的父亲开着小车,将渔获拉回了家。
沈华是下沙街道七格村人,王立军是头格村人。"鱼就在家门口的菜场里卖。白条、汪刺鱼要增氧泵养着,不然下一网船里装不下了。"沈华告诉记者,开渔前就已经有很多人来预定。"我们一般不接受预订的,捕鱼这事靠天吃饭,捕到啥就卖啥。"
沈华和王立军负责捕鱼,父亲们负责卖鱼。"我18岁就跟着爸爸在江里捕鱼了。"
渔获送上岸,船再次出发,去往更靠近下沙大桥的江段。
江面上很热闹,每隔七八百米,就有渔船。"大家都在等早潮,都是熟人,各自找下网的位置。"
选好位置,抛下船锚,船在江中停妥,我和两位"渔二代"一起进入漫长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