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习俗:1要洗、2不转、4事不能做

2025-09-06 09:29  头条

时间飞快,转眼又到月圆之时。在农历中,十五总是蕴含着特殊的意义,比如正月十五元宵节,三月十五财神诞……眼下来到七月十五,民间也称之为七月半,也是一年中的大日子,承载着人们对先祖的感恩与怀念。在道教文化中,将其定为"中元节",其与元月十五以及十月十五合称"三元",据说这天是地官大帝的诞辰,其会为人们解厄,赶走不顺。当然不仅如此,七月半还融入了佛教文化,相传在此日将设盂兰盆会,以超度历代先祖。由此来看,七月十五这天极富传统内涵。

时至今日,中元节已经逐渐演变为祭祖,祈福,以及宴饮等多主题的综合性节日,在民间广受重视。期间的习俗与讲究也就逐渐丰富起来,让人们更加形象地感受到节日的仪式感以及重要意义,值得我们去了解而延续。今日中元节,牢记:1要洗,2要送,3不带,4不出,5不回,要重视,来看看分别指什么吧~

1要洗--祭祖回家后先洗手洗脸

中元节当日,最为重要的内容莫过于祭祖了,由于各地风俗迥异,有的地区是在家里,有的则是要到墓地去进行。无论是在哪里,祭祖完毕后,最好都到附近人多的地方去转转。看看热闹的场景,这样可以缓解心中的悲伤情绪,感受生活的美好。而在回家前,最好先把衣服拍打一遍,去除灰尘。回到家里后,将外衣换掉,第一时间把手和脸都洗洗。因为在这天外边的灰会比较多,容易沾到身上或脸上,要及时地洗掉。在老人们眼中,也象征着"驱霉去晦"。当然从卫生的角度来看,进门先洗洗手洗洗脸,再做其他的事,也是很有必要的。

2要送--送鸭

作为难得的水禽,鸭子与中元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据说在这天晚上,先祖要回家团聚,途中要经过奈河桥,人们便想到了鸭子,届时会送些鸭子到水里,意为帮助先祖渡河。有些地区会在这天晚上,在河中放上小船,并用面团捏成小鸭子的形态,总共七只,排列在小船上,让其顺着河流飘走,意为欢迎先祖回家。同时鸭又与"压"为同音,代表着压制不好的事物,所以人们通过送鸭希望可以将不顺送走。当然除了送鸭之外,七月半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鸭,来怀念先祖,同时也祈祷好运和福气。

3不带--不带寓意差的食物

在祭祖的准备中,祭品是必不可少的,依照传统,往往包含饭餐,水果,点心,素酒或是茶水,以及香烛等。无论哪种物品,在准备时都要仔细检查,要完好无损。在重要的场合中,人们都很看重食物本身的寓意,中元节祭祖也是如此, 有些食物一定要避免,比如梨,其音同"离",一直都被视作分离的象征;还有老人们强调不能带鸡爪,因为在平时其喜欢挠来挠去,当成祭品的话,也可能会乱挠,是不敬的行为。这些我们在准备时都要注意到。

4不出--晚上不带孩子出门

俗话说"七月半,没事别在外面转",虽然有的人会提前祭祖,不过七月半当天作为正日子,大部分人都会集中在这天。有的人远离家乡,便会选择在一些十字路口进行。所以说在这天没事的话,尽量早点回家,以免碰到或看到。尤其是有孩子的,更不要在晚上带出门,孩子体质偏弱,心智也尚未成熟,若是看到难免问东问西,甚至大喊大叫,而且容易沾到"不干净"的东西,还有可能会吓到。所以说,尽量在天黑前把孩子带回家,能避开就尽量避开。

5不回--不回娘家

在我国传统中,回娘家一般是指出嫁的女人。在过去,回娘家也不是任意时候都可以的,而需要选择吉利的日期回家,看望父母,以尽孝心。中元节是祭祖的日子,也是民间常说的"gui节",人们认为这个时候回娘家会把霉运带给父母,而且祭祀的日子回去,寓意也不好。而若是父母不在了,一般要提前一两天回去祭拜。而在七月十五当天则要与自己的家人待在一起,以免感怀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