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7万5抵押14万新车赎回要13万多,背后藏着什么猫腻?

2025-09-17 14:18  头条

河南的小张,因为自己的糊涂操作,把家里搅得鸡飞狗跳,也让我们见识到了一些金融服务背后可能存在的套路。

小张原本没个正经工作,每天游手好闲。偶然间,他在网上看到投资虚拟币能赚大钱的消息,一下子就心动了。要知道,国家早就明确禁止虚拟货币的交易炒作活动,可小张完全不当回事,一头扎进了虚拟币的坑里,结果被坑得血本无归,还背上了7万左右的债务。走投无路之下,他竟然把主意打到了姐夫给父亲买的新车上。这辆价值14万多的新车,就这么被他拿去抵押了。

抵押时谈好8万5,可到小张手里却不到7万5。更离谱的是,才过了十几天,姐夫发现后想要赎回车,金融服务公司居然索要13万多的解押费用!姐夫气得在维权现场直接给了小张几个耳光,小张自知理亏,只能默默承受。姐夫提出愿意出9万5赎回车辆,可金融服务公司的工作人员却坚决不同意,还声称公司业务合规,让他们去了解融资租赁合同的性质。小张也委屈,说自己当时着急还债,在手机上签合同,连合同内容都没仔细看就签了名,结果工作人员还指责他对自己不负责任。后来小张和姐夫仔细研究才发现,对方是以8万5(包含GPS费用与两个月租金)"买下"了近15万的车,然后再让小张回租,每个月租金近4000元,这满满的都是算计啊!

咱就先说说小张,他真的太不长心了。投资之前也不了解清楚,国家的规定都不放在眼里,被虚拟币骗了那也是他缺乏风险意识的结果。被骗后还私自抵押家人的车,完全没考虑家人的感受,对家庭极不负责。他要是多懂点法律常识,就知道私自抵押他人车辆是违法的。

再看看这个金融服务公司,虽说声称业务合规,但这十几天的利息就要好几万,这解押费用高得太离谱了,不是趁火打劫是什么?就算有合同约定,可合同签订的时候,有没有充分向小张解释各项条款?有没有告知他可能面临的高额费用和风险?很明显,这些都存疑。现实里,好多类似的金融服务机构就是利用人们急需用钱的心理,用复杂的合同条款和高额费用把借款人套住,让他们陷入困境,这种行为真的应该好好整治。

从法律层面看,车子的车主是小张的父亲,小张未经父亲同意就抵押车辆,按照《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规定,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受让人受让时需是善意、以合理价格转让、转让物依法登记或交付等条件,受让人才取得所有权 。在这起事件中,抵押公司明知车不是小张的,不符合"善意"条件,所以这份抵押合同大概率无效。而且小张签的是电子版合同,都没看到抬头"融资租赁合同"几个字,工作人员也没讲解合同内容就直接让他签,根据相关法律,融资租赁合同属于格式合同,工作人员未说明合同性质及重要条款,小张可主张合同中加重其责任、不合理的条款不成为合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