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两兄弟一起暴毙!停尸40天未安葬,曝光死因,双亲一夜白头

2025-09-29 16:41  头条

田间地头里面隐藏的致命危险,让一次普通的农田劳作变成了一场没有办法挽回的悲剧。

在河南鹤壁浚县卫贤镇郭庄村,有一对38岁和35岁的张氏兄弟,在今年8月17号的时候,在自己家承包的山药田里面触电死亡了。

本来应该是山药丰收的季节,两个人却倒在了田间,留下了年纪大的父母,各自的老婆,还有4个没有成年的孩子。

在这一个事故发生了以后,家属们在悲痛之中发现,这一场悲剧原来是可以避免的。地埋线只埋在了50厘米深的地方,比国家规定的一米标准远了很多,漏电保护器也失灵了。

更让人觉得痛心的是。大弟在触电以后漏电保护器没有跳闸,持续通电导致了施救的二弟遭遇到了二次伤害。

在8月17号的一大早,张先生的大弟就前往龙口村承包的山药田里面干活。到了饭点的时候,家里人给他打电话,显示无人接听,就让二弟前去查看。

二弟在到达田间以后,发现了哥哥倒在地上。他还没有来得及去接触哥哥的身体,就触电倒下了。

他的父亲随后赶到,听到了儿子的惨叫声,触碰田间的铁丝的时候也被电击中了,马上就通知了电力部门关闭电源。

在把电源给关闭了以后,家人才敢去接触这两个人。大弟已经没有了生命的迹象,二弟全身也有很多个地方被电击伤,这两个人在送去医院抢救以后都被宣布了死亡。

从调查可以发现,在这一件事情发生的前一天晚上,曾经下过雨,地埋线漏电,传导到了田间的铁丝上面。

大弟在田间工作的时候拉着铁丝前行,不幸触电。二弟在施救的过程中,手部接触到铁丝以后摔倒,肚子再一次接触到了铁丝,造成了二次电击。

这一起悲剧把农村用电安全的两大隐患给暴露了出来。地埋线铺设不规范和漏电保护装置失灵。

在发生这一件事情以后测量发现,地埋线深度只有50厘米,但是国家规定的标准在一米以下。更严重的是,变压器下面的漏电保护器在第1次接触电以后没有跳闸,导致了电流持续通过。

浚县的政法委副书记刘淼海承认说,在这方面,电力部门确实应该负责任。地埋线是当时十几户群众为了灌溉,他们自己铺设的,连接的是供电局的变压器。

更让人觉得非常讽刺的是,在悲剧发生了以后,全县就启动了农田电力隐患专项排查工作。

张女士

特别悲痛的说,那是我的两个弟弟用生命作为代价,才让这一些事情引起了重视,之前根本就没有人去重视这一个事情。

在这一次的事故发生以后,当地的政府成立了工作组。电力局支付了20万块钱用来丧葬和临时的生活费用。但是对于后续的赔偿问题,相关的部门建议家属们通过法律的途径来解决。

这就说明了这一个家庭失去了两个顶梁柱,还同时面临着漫长而又复杂的诉讼过程。他们兄弟两个在生前为了种植山药,背负了很多的债务,每一家都各有两个还没有成年的孩子需要抚养,这些对他们来讲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浚县以往类似的触电事件,最后都是通过了法院的判决来解决的。

这一种处理方式看起来虽然很合法,但是对于受害者的家属来讲,意味着要花费非常多的精力和时间成本来解决这一个事情。

就像是这样的农田触电悲剧并不是个例。在今年7月份的时候,隔壁村就已经发生过农户因为水泵漏电触电的事件,家属们也已经正在走法律程序了,盼望着法院可以给一个公正的结果。

从我们国家的农村电网特点可以看得出来,农田地埋线需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检查和维护。但是在现实的生活里面,这一些安全措施经常会被忽视掉。

在河南的一些地方,土地的流转价格每一年每一亩只有700块钱左右,农业的收益非常的有限,可能就会导致安全方面的投入不够。

但是低成本不能成为安全隐患的借口,特别是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的环节。

这一起悲剧给我们揭示了一个特别严峻的问题。我们是不是总是要用生命来作为代价,才可以唤醒对安全监管的重视呢?

在出事以前预防比在出事以后追责更加的重要。应该要建立起专项的赔偿基金和强制责任保险等一些快速救济通道。

在同一时间,需要对农村的电力设施进行定期的检查,确保漏电保护装置正常的工作,地埋线铺设符合国家的标准。

更加重要的一点是,要把安全监管从亡羊补牢转变为未雨绸缪,建立常态化和制度化的隐患排查机制。

浚县供电局表示,会积极的配合县里面的工作组,绝对不会回避责任。但是,我们不应该只是在事故发生了以后承担赔偿的责任,更应该在事故发生以前进行预防。

全县的隐患排查行动已经开始启动了,这是一个积极的改变,但是这一个代价对我们来讲太过于沉重了。

现在秋收的季节已经慢慢的到来了,有越来越多的农民们会走到田间地头里面。他们本来应该在老做的时候安安心心的,不应该用自己的身体来测试制度的温度。

农村的安全问题,不能总是依靠着悲剧来提醒我们,他应该要成为我们日常工作的第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