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时,突然出现了一则热点新闻:"康辉高考曾险些被顶替"。
就是那个曾创下22分钟口播纪录的"播神"、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的康辉。
他在自传《平均分》中详细记录过这段经历。
好在最后康辉的父亲在各高校、相关部门之间奔走,让康辉得以进入中传。
同样在这本自传里,康辉曾描述过自己的婚姻:
"从结婚第一天起,我和太太就一致决定不要孩子,
为此,我们没少被父母唠叨,但我们始终没有改变过丁克的想法。"
到2022年,已经是康辉和刘雅洁婚姻的第25个年头了,两人仍恩爱如初,是一对令人羡慕的神仙眷侣。
康辉事业有成、婚姻幸福,只是在这风光无限的背后,他却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01.
1971年出生的康辉自小就是"别人家孩子"。
学习成绩优异,小学时,学校荣誉室内满墙的奖状和锦旗,几乎每一项都有康辉的名字。
初中毕业后,康辉的中考成绩是全市的前五名。
曾获得过石家庄市三好学生的称号。
除了学习不用父母操心外,他还是老师专宠的对象。
甚至有一次没写作业,都有老师帮他说话:"孩子太累了,没写就当歇歇了。"
康辉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非常有主见,甚至有种"特立独行"的感觉。
那个年代信奉的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康辉的理科成绩非常好,家人也想让他往这个方向走,只是他自己更偏爱文科。
按照他的中考成绩,省内高中可以随便挑选。
所以他根据自己的想法放弃了省重点学校,选择了当地文科实力最强的河北师大附中。
家人知道他有自己的想法,也就没有过度阻止。
可他的选择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高中毕业后,报考了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
读高二时,康辉所在的高中举办了首届文化艺术节,河北电视台为此拍了一个专题片以作纪念。
当时的导演想要找两名在读的学生担任片中的播音员,最后一直以来表现优异的康辉被选中了。
这是康辉与"播音员"这个职业的第一次接触。
而康辉和北京广播学院的结缘,来自于一位师哥的"忽悠"。
这年暑假,康辉姐姐有个高中同学来家里做客,当时他正就读于北京广播学院。
在聊起北京广院时,把它夸得天花乱坠,吹成了全国最好的大学。
暑假过后,读高三的康辉不得不考虑高考报什么专业时,他完全没有方向。
突然想起了这位师哥口中的广院,正好康辉对播音一直都有点兴趣,所以他决定报名试试。
02.
当时的播音专业属于艺术招生的范畴,康辉突然选了艺考,让家人和老师都很惊讶。
在艺考初试时,有不少人都已经在电台或是电视台工作过一段时间。
看着别人嗓音浑厚、字正腔圆的播报,康辉一度觉得自己只是个凑热闹的人。
没想到他居然收到了复试的通知,这让康辉一下子焕发了斗志。
认真备考后,顺利通过了复试,接下来就是准备高考的文化课了,这就到了康辉擅长的领域。
就在这时,身边传来了一片质疑的声音。
同学们问他:"这算个什么专业啊?就这样也要学四年吗?"
老师说:"这个专业以后的就业面太窄了,你成绩这么好,还是换一个别的专业吧。"
父母也非常犹豫:"我们家没有搞文艺的,你干这个将来可全都要你自己了。"
幸好当时教康辉语文的李忠本老师对他予以支持。
他告诉康辉这个职业可以接触很多不同的人和事,还有机会前往世界上各个地方开阔眼界。
在李老师的支持下,康辉守住了自己的坚持,才成就了后来的"播神"康辉。
之后的高考,康辉的成绩非常优异,高出了重点本科线很多分。
他的文化课成绩进入北京广院是绰绰有余的,而当时,过分数线的只有三个人,康辉是其中成绩最好的。
可他却迟迟没有收到广院的录取通知书,反而是接到了天津商学院的消息。
成绩通过,第一志愿又是广院,怎么可能没录取呢?
康辉的爸爸觉得事有蹊跷,决定自己想办法问问。
联系北京广播学院,校方表示没有康辉被录取的消息。
到河北报送成绩的相关部门询问康辉的成绩,他们很强硬,表示"不可能把成绩发错"。
为了弄清事实,父亲通过工作多年的邮电行业的熟人,查到了发成绩的电报底稿。
这份发往北京广播院的底稿上,并没有康辉的成绩。
事情很明显了,这是有人故意为之。
后续查到,与康辉一起过了分数线的一个女生,她的父亲正好在报送成绩的部门。
如果有了康辉,她被录取的可能性就很低;
相反,如果剔除了康辉,这个女生的机会就很大了。
所以女孩的父亲和同事一起瞒报了康辉的成绩。
幸好经过康辉父亲的帮助下,康辉顺利进入了广院。
父爱如山,即使儿子想走的路不是自己想让他走的,也要为他扫清路上的障碍。
03.
康辉高考前的专业课考试属于"临时抱佛脚",基础并不牢固。
所以他的播音梦要比其他有经验、有底子的同学们更艰辛一些,不过他还是义无反顾。
大学里播音相关的专业课很枯燥,各种基本功都要不断重复地练习。
大一整个一个学期康辉都在学习汉语普通话的标准语音。
每天对着"舌位图",调整自己的舌头在嘴里的位置,念着"a o e i u ü……"
临近崩溃的时候,康辉总是激励自己:"再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
功夫不负有心人,专业课考试时,"基础薄弱"的康辉成为了全班唯一一个满分的学生。
从小到大康辉一直是个有主见的人,做事也总会提前规划好,然后努力坚持下去。
但万事总有例外,在他的人生规划里,30岁以前是肯定不会结婚的。
直到一个名叫刘雅洁的姑娘闯进了他的生命,推翻了他所有的计划。
刘雅洁是他同校的师妹,不过两人却是因为一场相亲认识的。
康辉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工作,凭借优秀的能力很快成为了《世界报道》节目国际新闻部门的第一任主持人。
比他小几届的学妹刘雅洁来到央视实习,第一次见到了康辉。
不过康辉却对这第一次"见面"毫无印象,因为实习生一般都不怎么活跃,很难给忙碌的老员工们留下印象。
两人正式见面就是因为相亲了,这场相亲的介绍人还不止一个。
一个是康辉的朋友,一个是刘雅洁的朋友,两个介绍人是同事。
朋友知道康辉不打算结婚,所以就用一起吃饭的理由把他约了出来,快到饭店才告诉他是一场相亲。
碍于介绍人的面子,康辉还是到了相亲现场。
刘雅洁的朋友介绍他们相亲的理由很"奇葩",她觉得刘雅洁和康辉长得很像。
04.
吃过饭后,介绍人找了个理由就溜走了,只剩下两个人面面相觑。
自我介绍之后,知道了彼此是师兄妹的关系。
刘雅洁想着既然对方是自己的师兄,出于礼貌还是应该好好相处一下。
康辉正好要去给过生日的朋友选礼物,刘雅洁冒着酷暑陪着他逛了半天街。
选好了给朋友的礼物,康辉终于想起了身旁的姑娘,给她买了一根冰棍。
然后康辉把师妹送上了公共汽车,然后转身就走了。
刘雅洁上了车,想回头打个招呼,结果发现车站已经没有人了。
后来康辉强行"解释"说,其实当时已经不拿她当外人了。
虽然第一次见面并不太愉快,但相处下来,刘雅洁发现这个人其实是很实在的。
实习结束后,刘雅洁也就跟着康辉来到了中央电视台,在《正大综艺》节目中担任编导。
时间长了,台里很多人都觉得他俩长得越来越像了,而且两个人之间有很多的共同点,尤其是对于婚后要不要孩子的想法上。
2000年时,相恋多年的康辉和刘雅洁终成眷属,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的第一个决定,就是不要孩子,做一对丁克夫妻。
那时候的两家的老人认为,两个孩子还是年轻,过几年或许就能想通了。
谁知一年又一年地过去,小两口还是无动于衷。
忙于事业的康辉,在父亲病危的消息传来时,甚至没能找到一个代班的人。
父亲离世后,母亲也跟他说过:
"我们都知道你是个孝顺的孩子,但你的工作性质不允许你分心,这我们都理解,
你爸爸在世的希望你事业有成,这一点你做到了,他也很欣慰,
但他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见到孙子,所以希望你们尽快要个孩子。"
只是康辉没能完成父母的心愿,就再次遭受了丧母之痛。
05.
在康辉参加董卿主持的《朗读者》节目时,他展示了一张照片。
是他和母亲的"合照",在这张特殊的合照下方,他自己标注了一行小字。
"因为没有近期和妈妈的合影,我自己拼了一张。"
曾经的他也以为,时间还长,和母亲拍合照的机会多的是。
只是,在和母亲阴阳两隔之后,他才猛然发现,连一张和母亲一起的合照都没有。
而合照并不是唯一一个让康辉后悔的事情。
母亲因为尿毒症不幸离世,当时康辉由于采访任务没有及时赶回。
没能见母亲最后一面、没能让母亲抱上孙子,才是他抱恨终天的懊悔。
在母亲的告别仪式上,康辉在万里之外,朝着故乡的方向,给妈妈长长的磕了三个头。
站起身来时,泪水早已打湿了眼眶。
这份孝心,希望母亲的在天之灵能够感受到。
母亲去世后,康辉写了一封《写给妈妈,不是祭文的祭文》,希望能够祭奠妈妈的在天之灵。
文中说,他和妈妈通电话的次数并不算多,不过在挂电话之前,妈妈的最后一句话永远都是:
"你忙你的吧。"
简简单单的五个字,又包含多少母亲对儿子的思念与祝福呢?
直到再也听不到母亲的声音了,康辉才意识到这五个字的分量。
结婚时,夫妻俩商议过后,认真地决定了过"丁克"的生活,在父母不断的抱怨唠叨之下,两人毅然决然地坚持着。
随着时间的推移,妈妈也越来越少地提及抱孙子的事情了。
或许有过不甘,但也只能无奈地接受儿子选择丁克的事实。
曾经的康辉还为此庆幸过,只是如今,他越来越内疚。
康辉在节目中、在自传里都不断地自责:"如果回到20年前,我一定会早早遂她的愿,选择要个孩子。"
他也曾经想过,如果有个孩子,他的生活会有什么不同。
只可惜世间没有后悔药,他们选择了丁克,就只得承担它带来的结果。
如今康辉已经51岁,妻子刘雅洁也有48岁了。
即使他们后悔想要个孩子,高龄产妇也风险太大。
康辉生命中两个最爱他的女人,已经有一个离开了他,他绝对不会让另一个再面临危险。
"子欲养而亲不待"大概是对康辉人生最好的诠释了。
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却忘了世事无常。
以为时间还能挥霍,但生命远比想象的短暂脆弱,有的人、有的事,转瞬过后就再也来不及了。
失去了双亲的康辉愈发懂得珍惜,他把工作之外的所有精力都奉献给了妻子。
不过夜深人静的时候,康辉也会悄悄落泪,思念起天国的父亲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