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这一局面,泽连斯基提出了两个策略:一是拉住美国,主张谈判顺序应为乌克兰与美国先会谈,之后再加上俄罗斯,形成三方会谈,以此确保乌克兰在谈判中的发言权和利益保障;二是争取欧洲参与,因为欧洲作为俄乌冲突的直接相关方,同样不希望美俄绕开欧洲直接谈判,波兰等国的欧洲领导人也表达了参与谈判的意愿。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朔指出,俄美在乌克兰大选问题上的一致态度,实则是双方博弈的体现。美国或许期望借此更换一个更顺从的乌克兰领导人,以便推进停火和谈判进程;而俄罗斯一直质疑乌克兰领导层的合法性,若能通过大选改变现状,俄罗斯在乌东行动的 "合法性" 将得到增强。尽管双方表面说法一致,但出发点截然不同,这本质上是美俄斗争的反映。美国试图借此回应俄罗斯对乌克兰领导层的质疑,为未来谈判奠定基础,给俄罗斯一个 "台阶"。
此次泽连斯基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表态,无疑是在向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和欧洲,清晰传达乌克兰的立场与诉求。他既担忧被俄美谈判 "边缘化",又渴望欧洲能在这场关乎自身命运的博弈中发挥更大作用,实现真正的自主。
但在复杂的国际政治棋局中,乌克兰能否如愿以偿,欧洲又是否会如泽连斯基所呼吁的那样走向自主团结,美俄谈判又将如何影响俄乌冲突走向,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仍隐藏在重重迷雾之中,需要我们持续关注国际局势的动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