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合同,二十万元是定金,签订买卖合同后转为购房款,臧大伯的手机收到过扣款短信。
臧大伯的外甥 小何:有短信的,但他不认字啊。因为这二十万不是自己的钱,因为老人没有收入的,他不工作的。这二十万是他老家的房子,抵押给银行,给女儿做经营贷的。是经营贷,不是他自己的钱,那经营贷肯定是不能拿来买房的。现在就是你直接去告,你打官司,你去告,他们不管。
找到湖滨居展示中心,一位工作人员从边上走了过来。
杭州湖滨居展示中心 工作人员:该走法律程序走法律程序,而且他很多话。
记者:你刚才也听了咯?
杭州湖滨居展示中心 工作人员:该走法律程序走,跟实际情况也不符的。我没听哦,他来这边表达的话,其实跟很多事情也不符的。但是不管怎么样,反正警察也介入了,这边该走法律程序走法律程序,相对来讲,不是听任何一方。
记者:那我总要听你们这方,当时是怎么个过程?
杭州湖滨居展示中心 工作人员:首先一点,该比方说该什么情况,什么情况,到时候会在法院里面,比如说双方拿出各自的凭证,各自的证据,该走正常的法律途径就走正常的法律途径。
记者:不协商了?
杭州湖滨居展示中心 工作人员:也不是不协商,因为领导不在呀。
记者把联系方式留给了这位工作人员,展示中心里摆了几块展板,有一块是智汇众创中心的项目公示,本项目销售对象是浙江大学从事科技科研人员,或注册落户入驻紫金众创小镇及城西科创大走廊的科技型企业(包括服务型企业)及员工,落款是杭州紫金准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照这个描述,住在金华武义,据说只会写名字的臧大伯属于这个项目的销售对象吗?家属提供了"销售经理"的电话。
臧大伯家人提供的联系电话:您好,您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
记者:他电话不接啊?
臧大伯的女儿:他不敢接。
记者:电话给他呢?
"销售经理":不接受采访,不用跟我说什么东西。
记者:大概情况,我们了解一下。
"销售经理":售楼部不说,我不接受采访。
记者:过程是什么?有没有他说的这种情况?
"销售经理":我不知道,不清楚。
记者:那事情怎么处理?
"销售经理":不清楚,自己处理。
记者:自己处理,那自己他怎么处理?
"销售经理":自己处理。
记者:我电话留给售楼部的了,让你们领导要么回个电话给我。
"销售经理":嗯,好。
对于这段专车接送看房最后下定买房的经历,记者很想听听销售方的说法。截至发稿,"湖滨居"方面没有回应,臧大伯那边反馈双方没有协商成功,他们打算走法律途径。
记者也查了查二手房平台,这个楼盘类似户型的挂牌价一二三万不等,最低的一套一万两千多,而臧大伯签的这套单价三万四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