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前,他还是少林寺的一名武僧。几十年后,他已经是片酬上千万的武打明星。如果不是释永信当年的一通阻拦,甚至我们可能早几年就认识他了。
这个人叫释彦能,他曾是少林寺第32代弟子,原名释行宇。对了,从辈分上讲,他比释永信还高一辈。
不过在少林寺的一纸话语下,他被迫降了辈分,改了法号,只为拿到本来就属于他的电影角色。一个"正宗出身"的武僧,竟然要被迫叫比自己小一辈的人"师兄",否则就别演讲少林寺的电影。
这样的荒唐事,在当年真的发生过。
2000年代初,导演陈木胜准备开拍电影《新少林寺》。原本敲定让释彦能出演主角之一,一切都谈妥,就差开拍了。
结果突然有天,释彦能接到通知:"少林寺不让你演。"而其中的理由也很"少林",你是"行"字辈,释永信是"永"字辈,那你辈分高了,怎么称呼住持?
也就是说,演一部电影,需要先在辈分上矮人一头,这样才够资格出现在镜头里。
释彦能不服气,但少林寺态度已经很明确:"想拍可以,先把法号改成'延'字辈。"从"行宇"改成"延能",相当于从爷爷辈直接降成孙子辈。
面对这个要求,他迟疑过,但还是改了。他说:"为了这个机会,咽下去也得拍。"他清楚,那部戏,是他向世界展示真功夫的门票。
释彦能12岁进少林寺,刚去的时候根本不收他,连山门都没进去。他在山下武校蹭吃蹭住,而后又托人才勉强混进了门墙。
但,进来不等于吃香。他一开始连功夫都学不上,天天刷锅、挑水、干杂活。冬天穿夏衣,冷就跑圈取暖;夏天热得头发冒烟,照样要晒着地板练马步。
虽然后来看到他拍戏身手多利落,背后却是每天十几个小时的重复动作,腿功一练就是上千次。
最惨的时候,他一个月生活费不到30块,靠喝凉水顶过饿。就是在这种生活里,他把骨头磨硬了,把意志练出来了。
所以在《功夫》里,"苦力强"一腿能踢飞人的狠劲,不是演出来的,是从训练场直接搬上镜头里的。
《功夫》这部戏,是释彦能真正出圈的第一战。
周星驰选了100多个演员试镜,最后看到他踢腿,当场拍板决定用他。
剧里,他饰演的"苦力强"有大量真打场面。为了效果逼真,他一拳一腿从不收力,连拍十几次,从不喊停。
三名配角被他当场踢进医院,连周星驰自己都挨了一脚,飞出去老远。星爷怕了,劝他用替身,他说:"动作演员不真打,还叫啥功夫片?"
他知道这是他从少林寺走出来的机会,要是真摔了也认。
演完《功夫》,他也签过公司,也被雪藏过,也演过几年配角没人认。甚至几年里都在跑龙套,眼看一个个同龄演员混出头,他还在等机会。
他也急,也烦,甚至有过自我怀疑。"我功夫不差,为什么只能演背景板?"不过最后他还是选择了继续练,继续打,继续拼。
在《导火线》里,和甄子丹一对一肉搏,他被踢到耳膜穿孔,脸都肿了。拍完回看镜头,自己都吓一跳,但他说:"值。"他说功夫电影,不怕没人看,就怕没人真打。
现在释彦能身价早已过亿,住进了香港千万豪宅,拍一部戏的片酬是过去几年的总和。但是他没换名字,没重回少林寺,也没回头找谁算账。
对那段"被逼改名"的经历,他的态度只有一句话:"他不代表少林寺。"
释彦能说,真正的少林,是他每天在土地上打出的汗,是他挨的饿、磨的腿,是那个不收他但他死磕进来的门口。
所以他始终以少林弟子为荣。即使曾被赶走,即使被"压辈分",他也从没说过一句"我不是少林人"。因为真功夫,不靠话说,靠命练。
释永信如今出事,很多人拿这当"少林真面目"的证据。但释彦能不是。他从头到尾都没蹭少林、没踩少林,也没消费自己的受害者身份。
他坚持训练,坚持拍打戏,坚持带年轻人练功夫。他说:"你热爱,就去做。什么时候都不晚。"
这句话听起来简单,不过,要在说出口之前,需要真的咽下太多不甘,走过太多弯路,扛住太多冷眼。
所以今天的释彦能,是个动作演员,是个成功人士,更是一个真正能传承武术精神的武僧。
一静一动,一沉一起,谁才是真正的"少林传人"?大概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