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其实端午节的习俗早在屈原出生前就有了,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哲学思想、人文精神等丰厚的文化内涵。
"端"字本义为"正","午"为"中",端午时节龙星处在正南中天,为全年周天运行最"中正"之位,此时正是夏季之中,阳气最盛之时,俗话说"天下万物,含太阳气而生者,皆有毒螫",此时也是毒虫出没,病菌活跃的时候,因此古人又把端午节称为"恶日""毒日""恶月"。
端午期间,天地交泰,阳盛而滋阴,既是拜神祭祖、纪念故人的节日,也是欢庆娱乐、祈福辟邪的民间佳日,因此有很多的风俗习惯,端午被称为"恶日",这一天有很多的讲究,牢记4个禁忌:
"1不穿"是端午节的一个禁忌,指的是不要在这一天穿戴红色衣物。
虽然红色寓意热情和活力,但是在端午节这一天,由于五月被称为"毒月",红色被认为是一种会增加热气、对身体不利的颜色。因此,人们应当避免在端午节这一天穿戴红色衣服,以保障个人健康。
"2不去"
指的是不要在这一天到水边游泳或玩耍。由于端午节前后雨水较多,江河水位上涨,洪水泛滥的风险加大,各地自然灾害在6月份也相对较多。同时,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也会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投江而亡,因此老一辈的人认为这一天非常忌讳下水。相反地,人们会在家中包粽子,度过一个安稳的端午节。
"3不做"
指的是不要进行喜庆的活动,比如举办婚礼、祝寿、毕业典礼等等。原因是端午节是缅怀和祭祀祖先的日子,我们应该以庄重肃穆的态度来对待,也应该怀揣着沉痛的心情。因此,在这一天不适合开展任何喜庆活动,比如举行婚礼、开店、祝寿、毕业典礼等等。当我们相互问候时,也不能说"端午节快乐",而应该说"端午节安康"。
"4要做"
是要做端午节的重要内容,意味着我们应该积极参与一些传统活动,如挂艾草、包粽子、划龙舟等。其中,挂艾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之一,起源于远古时期驱除瘟疫的方法。
端午节时,艾叶的香味最浓、艾油最多,据古人相信,这种香味可以驱毒辟邪,保护家人免受疾病和灾祸的侵袭。
包粽子
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传统活动之一,这种美食以糯米为主料,加上各种馅料,外层由粽叶包裹而成,不仅美观,而且味道鲜美,制作过程需要家庭成员共同参与,也彰显了家庭的温暖和团结。
划龙舟
是一项集体体育竞技活动,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节日,不仅代表着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更体现了我们对先人的尊重和感恩之情。
在这个节日里,我们需要遵循好习惯和禁忌,如"3不做"、"4要做",以庄重肃穆的态度祭祀先人。同时,我们也应该着眼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培养文化自信,让端午节成为具有极高价值的全球民间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