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击落6架战机竟然能有4名飞行员阵亡,哪怕被击落的6架全部按照双座战斗机来计算,这样的阵亡率也非常高了,达到了三分之一。而且被击落的3款战斗机,装备的是英国马丁贝克弹射座椅或者俄罗斯的K-36弹射座椅,这两种座椅都以高可靠率与生还率著称,只要飞行员弹射及时,基本都能生还。而在遭到霹雳-15的攻击后,飞行员生还率如此低,结合巴基斯坦此前公布的交战信息,基本能够还原出歼-10CE和霹雳-15的攻击特点。
首先就是交火距离一度超过160千米,说好听点是交火距离,说难听点就是印度战机单方面挨揍,这一点从印巴双方事后的缴获也能看出来,印度军方捡到了大量霹雳-15导弹的残骸,而巴基斯坦军方却连一枚印度空空导弹残骸都没找到。
交战当天,巴基斯坦的"枭龙"Block3和歼-10CE都标配了霹雳-15E导弹,而印度战机装备的导弹就五花八门了,有印度国产的阿斯特拉导弹(最大射程80千米)、俄罗斯的R-77(最大射程60-80千米)、以色列的德比-ER双脉冲空空导弹(最大射程100千米)、法国的米卡空空导弹(射程50-80千米)、欧洲的流星空空导弹(射程150千米以上),这些导弹只有"流星"导弹射程跟霹雳-15E差不多,但是印度空军装备的流星空空导弹数量非常有限,且只有阵风战斗机能够发射"流星",而在5月7日,阵风战斗机又承担着第一波空袭重任,因此在当天的空战中,印度战机面对霹雳-15的远距离点名,根本无法组织起反击,只能被动挨打。
而印度军方则认为自己输得非常冤,一名印度驻印尼武官就声称在5月7日的空战中,印度空军受到了文官的制约,导致无法随心所欲的攻击巴基斯坦军事目标,这才能够让巴基斯坦空军从容组织反击。如果印度军方能够先用弹道导弹攻击巴基斯坦的军用机场,打乱巴基斯坦空军的部署后再派出战机进行空袭,场面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