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的书房
以上是"武"的方面,作为历史上文化造诣最高(也许是之一)的皇帝,杨广在对于文学研究有着近乎狂热的爱好。
在当初还在做藩王时,他就招揽了100多人充当"王府学士",待到他当皇帝后,又在秘书省增加了120多官员,这些人都是当初跟随他的学士们。
这些人的工作是什么?修书,前后近二十年中,修撰工作从未停止过,他自己有空时也加入其中,亲自参与编写。这些书包罗万象,"自经术、文章、兵、农、地理、医、卜、释、道乃至博、鹰狗,皆为新书,无不精洽",一共编成三十一部、一万七千余卷。
而他当上皇帝后,又对京城的藏书进行了大规模整编、修缮。当初,长安皇宫的嘉则殿藏有书籍三十七万卷,隋炀帝命人对这些书进行选编,剔除重复、低级趣味的部分,一共整理出正本三万七千余卷,悉数收藏在东都(洛阳)的修文殿。此外,还组织大量人手抄写了五十部副本,分别存放在长安/洛阳宫内,以及各级官府中省署、和官府中。
重点来了,隋炀帝为了方便自己看书,在观文殿设置了十四间书室。每三间书室开一个双扇门,从门上配备着锦缎制成的幔帐,帐上面绘制着两个活灵活现的飞仙形象,而门外的地上则设置着相应的机关。
每当隋炀帝前往书室时,有就会有宫女宫捧着香炉、走在前面踏踩机关,这时,那些飞仙形象就会出现,缓缓将幔帐卷上去,同时书房的窗户等也都会自动打开。而当隋炀帝看完书离开时,那些窗户、幔帐则又会自动关闭。整个过程,完全不需要任何人进行手动操作。
不得不说,隋炀帝虽然被认为"好大喜功、穷奢极欲",但这些追求,客观上也带动了技术的进步。不过这些爱好在士大夫眼中往往被当成低级趣味,正是这种过于追求人文却忽视科技的态度,造成了我国古代一直未能形成更进一步的科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