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斯回归银幕的新作《戏台》把观众期待值拉满后,却在票房破3亿后暴露致命隐患--用情怀撑场面的套路正在失灵。
8月2日数据显示,这部耗资3亿的喜剧电影在首个黄金周末仅收2000万票房,专业机构将总票房预期从5.6亿猛砍至5.1亿。
当68岁的喜剧大师遭遇Z世代观众,老艺术家的金字招牌也架不住"四不像""炒冷饭"的差评围攻。
情怀营销这把双刃剑在《戏台》身上格外锋利。预售阶段靠着"春晚小品回忆杀"收割70、80后观众,首周末1.8亿票房里35岁以上观众占比超六成。但猫眼调研显示,二刷意愿不足8%,远低于同期青春片《盛夏未来》的23%。这种断层在豆瓣评分里更明显:开分7.2三天跳水至6.5,热评区前十条有六条在吐槽"强行怀旧""舞台剧硬改电影"。对比开心麻花《独行月球》用科幻+喜剧开拓新赛道,陈佩斯团队守着戏曲文化底子搞混搭,既没抓住老观众的情怀痛点,又摸不准年轻人对节奏和网感的需求。
电影市场的代际更替比想象中更残酷。2022年春节档《这个杀手不太冷静》逆袭夺冠已经证明,新生代观众对叙事效率的要求远超情怀价值。《戏台》在宣发阶段把陈佩斯二十年前的小品《王爷与邮差》做成病毒视频,实际正片里戏曲元素占比不到三成。这种"货不对板"的操作引发观众反弹,就像去年张艺谋《狙击手》用错流量明星导致口碑反噬。当25-35岁核心观影群体在购票平台给出"拖沓""尴尬"的差评,这部试图兼顾多年龄层的作品反而两头不讨好。
陈佩斯确实该退休了,现在的喜剧节奏他根本玩不转。电影里那些咿咿呀呀的京剧唱段看得人犯困,旁边小姑娘刷了半小时手机。预售时买的80后怀旧票,看完觉得被诈骗。
说差评都是水军的省省吧。淘票票购票用户真实评分才8.4,同期电影垫底的水平。隔壁《怒火重案》没大牌导演不照样靠质量杀出15亿票房?老艺术家不是免死金牌。
戏曲元素融入电影不是不行,徐克的《智取威虎山》样板戏改得多带劲。《戏台》的问题在于既要戏曲的逼格,又要商业片的流量,最后炖成个乱炖。陈佩斯还不如老实做舞台剧。
预测总票房降到5亿算客气的。工作日票房肯定腰斩,最终能到4.5亿就烧高香。现在电影市场早变天了,看看贾玲导演处女作都54亿,光吃老本没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