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名美国雇佣军丧命俄乌前线,乌军竟然能把哥伦比亚兵团当成俄军火拼48小时,在前线没招的泽连斯基甩出最后一个杀手锏,"韩国模式"真能救局吗?
光明网报道,乌方消息证实,开战以来,已有92名美国雇佣军在乌作战时丧生。他们大多经历过美军训练、参加过反恐作战,自以为能打,结果一上俄乌战场,全懵了。
为什么这些"精英"会成批倒下?原因很简单,其实就是他们打惯了"富裕仗",却根本没见识过什么叫全面战争。
在反恐战场上,美军拥有绝对制空权、精准情报支持和压倒性后勤优势。他们可以呼叫无人机清除目标,可以在直升机掩护下从容撤退,甚至可以一边喝咖啡一边用平板电脑指挥作战。
但俄乌战场,是另一回事。
这里没有"非对称作战",没有单方面碾压。俄军出动的是集团军级的炮兵阵地、火箭炮齐射、航空炸弹饱和打击。你藏得再好,一旦热信号被侦测到,下一秒就可能被一枚FAB-500制导炸弹直接轰碎阵地。你枪法再准,也顶不住122毫米榴弹炮覆盖射击。很多雇佣兵甚至连敌人在哪都没看清,就葬身于火海。
一名退役美军海豹队员在社交媒体上写:"这里没有'战术',只有'毁灭'。"
大国战争,打的是体系、是后勤、是资源消耗。俄乌战场几乎回到二战形态:炮火洗地、战壕绞杀、无人机点名。单兵技能在这种环境下能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早就警告:西方派雇佣兵,就是在事实上成为冲突参与方。
有意思的是,乌军最近还是跟"自己人"干起来了。
在苏梅州的萨德基村,一支哥伦比亚雇佣兵部队发现森林里有部队在挖工事,以为是俄军渗透,二话不说直接开火。而乌军也误以为对方是俄军精锐,全力反击,炮击、无人机全上,这场仗足足打了48小时,直到上级传来命令,双方才傻眼:原来打的是"自己人"。
仗打成这样,真的不只是"误击"两个字能解释的。
它暴露的是乌军指挥体系的混乱、通讯协调的失效,以及更严重的问题,外国雇佣兵和本土部队之间根本没有协同作战的能力。语言不通、战术不同、指挥链路不统一,不出事才怪。
尤其哥伦比亚人,据透露目前约有5000-6000人在乌参战,死亡率高达10%-12%。也就是说,每十个来的,至少有一个回不去,他们大多是为钱而战,但再高的佣金,也没命花。
现在哥伦比亚政府也急了,呼吁国会赶紧通过《联合国反雇佣兵公约》,想阻止更多人送命。
眼见着战场上翻身无望,泽连斯基开始在舆论战上使劲了,不久前,乌克兰政府大楼遭导弹袭击起火,乌方一口咬定是俄军"伊斯坎德尔-K"巡航导弹所为,声称这是俄方"不想要和平",面对乌方的指控俄国防部坚决否认,反指是乌防空导弹误击自家大楼,俄乌就针对到底是谁击中了乌政府大楼吵起来了。
为什么会吵?或者说为什么乌克兰想把责任全甩到俄罗斯身上?答案很明显,制造舆论攻势,拿着这件事继续向美西方要钱要武器,顺便为自己新的停火方案做铺垫。
据环球网消息报道,泽连斯基抛出了一个解决冲突的新方案:"韩国模式"。
什么是"韩国模式"?简单说,就是"停火但不签和平协议"。像朝鲜半岛那样,划一条停火线(比如现在的前线),双方暂时冻结领土争议,然后由美国及北约提供长期军事保障和经济援助,帮乌克兰重建并维持防御。
泽连斯基特意强调:"韩国没有签署和平协议,但仍然实现了经济发展和安全保障。"
他真正想要的,是美军长期驻乌、爱国者防空系统持续部署、西方经济全力输血,复制韩国战后崛起的老路。
但这条路,真能行得通吗?俄罗斯第一时间就拒绝了。克宫说的直截了当:"乌克兰领土已是俄罗斯一部分,不存在谈判空间。"
美国、欧洲目前也沉默以对。谁也不愿轻易承诺"乌克兰版的美韩共同防御条约"。那意味着可能要直接跟俄罗斯正面硬刚。
更何况,俄乌战场不是三八线。
朝鲜战争是双方打到僵持后停火,而今天俄罗斯仍掌握战场主动权。乌东四地已被俄纳入版图,俄军不可能吐出来;乌克兰宪法又明确规定"绝不放弃领土"。两边压根没有妥协空间。
最重要的是,"韩国模式"的核心在于美军驻防。但让美军驻扎在乌克兰?那相当于把北约东扩直接推到俄罗斯脸上,这比乌克兰加入北约更刺激莫斯科。普京绝不会容忍。
所以泽连斯基这个提案,更像是一招以退为进的舆论战,既借此向西方表达"乌克兰愿意妥协"的信号,同时也暗示,如果西方不想让我们加入北约,那至少得给我们一套'韩国式'的安全保障,最后为将来可能的谈判争取有利舆论:不是我们要打到底,是俄罗斯不让步。
但泽连斯基想要扭转局面,除非乌克兰能在战场上拿到更多筹码,否则任何停火方案都难以推行。而目前来看,乌军反攻乏力、兵源枯竭、依赖佣兵、误击友军,想要破局何其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