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军事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中国在高超音速领域再次传出重磅消息。据香港《南华早报》 19 日报道,中国一款秘密高超音速空对空导弹已进入最终测试阶段,此消息引发国际军事界广泛关注。
该导弹的存在首次得到官方论文证实,其发表于《设备环境工程》的研究表明,导弹已成功完成极端耐热性测试,这是满足中国空军严格性能要求的关键一步。在高超音速飞行中,气动加热问题极为棘手,导弹高速飞行时表面气流压缩产生的高温会对材料强度和电子设备造成巨大挑战。中国科学家利用电弧加热风洞进行测试,该风洞虽运行成本高昂,但能产生数千至数万摄氏度热气流且持续运行一小时以上,模拟真实飞行环境,为导弹性能把关。
与传统空对空导弹相比,高超音速空对空导弹优势显著。在射程方面,常规导弹适用高度通常在数千米,而高超音速导弹主要飞行于空气稀薄的高空数万米处,所受空气阻力小,相同外形尺寸下射程大幅提升。以歼 - 16 战斗机配备的霹雳 - 17 超远程空对空导弹为例,其射程约 350 - 400 公里,若换为高超音速空对空导弹采用高弹道模式,射程可能翻倍甚至更远,这给现代空战防御带来全新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