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关晓彤在社交平台晒出一组金发素颜的撕拉片新照,红唇在素净妆容中格外显眼。
这组照片让人联想到她刚登上《时尚芭莎珠宝》五月刊封面的金发红唇造型--为了主演的电视剧《生逢其时》里白化病患者角色,她需要长期保持浅金色短发。
而随着这组照片的走红,"撕拉片"这个原本小众的摄影方式,最近彻底火出圈了:从明星到普通网友,都在晒"撕拉片"风格的照片,但谁能想到,这种拍照方式的核心耗材,价格已经从70元涨到了2000元一盒?
撕拉片的走红,明星效应是直接推手。
最近,关晓彤、鞠婧祎、虞书欣等明星在社交平台分享的"撕拉片怼脸写真",让这种需要手动撕拉显影的复古成像技术迅速进入大众视野。不同于传统拍立得的即刻出片,撕拉片需要使用者手动抽拉相纸,等待显影后揭开成品,这种"仪式感"和"不可复制性",恰好击中了年轻人追求独特的心理。
但走红的背后,是疯狂的价格飙升。
根据市场数据,核心耗材富士FP-100C相纸在2016年就已停产,目前全球流通的都是过期库存。
2018年,一盒10张装的相纸只要70元,到了2025年,二手平台上的价格已经飙升到1700元甚至2000元,单张拍摄成本超过150元,加上显影失败的风险,最终市场定价高达300至400元一张,涨幅近30倍。
更夸张的是,部分商家将拍摄体验价炒到了千元以上,"拍一张少一张"的稀缺性叙事,让不少人甘愿为高价买单。
但这种"稀缺性"真的存在吗?实际上,富士早在2016年就因市场需求萎缩、生产成本过高(设备笨重、原材料问题)停产,宝丽来等厂商更早在2008年停止生产,导致全球供应链断裂。不过,所谓的"不可再生资源"其实是个伪命题--据摄影专家分析,全球仍有数千万盒库存,按当前消费速度完全可以支撑数十年。而流通的相纸多为过期产品,实际保质期仅2-3年,现在使用的相纸显影效果已严重不稳定,偏色、斑点等缺陷反而被营销为"复古胶片质感"。
年轻人为何愿意为这种"不确定"买单?消费心理学专家指出,在数字影像泛滥的时代,实体相纸的物理触感(撕拉动作、手持等待显影)能带来"确定性满足",这种仪式感是手机拍照无法替代的。但数据显示,78%的买家拍摄后只会发布在社交媒体,真正实体保存的仅15%,更多人其实是在为"稀缺性幻觉"和"明星同款"的社交标签买单。
面对这种疯狂的市场,官方已经发出提醒。
富士工作人员明确表示,消费者应保持理性,在追求独特摄影体验的同时,充分考虑质量和性价比,避免盲目跟风消费。
毕竟,10元一次的拍立得,同样能带来类似的即时成像体验,没必要为"明星同款"多花冤枉钱。
从70元到2000元,撕拉片的价格飙升,本质上是一场"情怀+社交"的营销游戏。明星的光环、复古的滤镜、稀缺的叙事,让年轻人为"独特"买单,但当我们撕开相纸的那一刻,是否真的得到了想要的"珍贵回忆"?或许,比起追逐高价的"明星同款",更重要的是记住拍照的初心--记录当下的美好,而不是为了一张照片的"标签"。
理性消费,才能让每一次按下快门,都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