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英美关税协议达成一致,为什么是英国?

2025-05-09 09:30  头条

36天破冰:美英协议的"非典型妥协"

时隔36天,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终于砸出了第一个"裂缝"。当地时间8日,美英两国宣布就关税贸易协议达成一致,英国成为特朗普政府实施大规模关税政策以来,首个"松绑"的国家。协议核心条款包括:英国开放牛肉、乙醇等农产品市场,换取美国将英国汽车关税从27.5%降至10%、钢铁铝关税清零(覆盖去年10万辆出口总量);美国保留10%基准关税,但波音公司斩获百亿美元飞机订单。特朗普直言:"这是为美国农产品打开数十亿美元市场的大门。"

盟友为何成"首个突破口"?

特朗普的关税体系看似铁板一块,实则暗藏分化策略。4月2日,全球多国被纳入10%基准关税范围,钢铁、铝及汽车等高附加值产品更被加征25%关税。作为盟友,英国并未获得特殊豁免,反而因120亿美元贸易逆差(2024年数据)成为谈判"靶子"。面对美国"重塑贸易体系"的强硬姿态,英国政府选择以农业让步换取工业喘息:虽承诺不放松食品标准,但1.3万吨牛肉免税配额仍引发本土农民担忧。知情人士透露,英方谈判策略为"小让步换大未来",试图通过阶段性协议铺垫长期经济伙伴关系。

市场震荡与"非典型胜利"

协议签署后,美国三大股指集体飙升(道指涨0.91%),资本市场为"胜利者叙事"欢呼。然而,英国富时100指数却下跌0.32%,折射出市场对农业开放的深层忧虑。更耐人寻味的是,特朗普在庆功会上泼冷水:"10%关税不是模板,其他国家若想谈判,可能面临更高税率。"此言暗示,英国协议更像一场"限量版妥协"--印度因拒绝零关税框架陷入僵局,欧盟则计划对950亿欧元美国商品实施反制,全球贸易体系裂痕进一步加深。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关税战的"刀光剑影"

特朗普的谈判逻辑清晰:以基准关税为锚点,对顺差国施压。例如,对欧盟威胁"25%汽车关税将摧毁德国工业",却对英国汽车产业网开一面。这种"区别对待"制造了盟友与对手间的谈判落差,迫使各国在"被分化"中妥协。英国官员坦言,谈判过程曾因美方"混乱条款"陷入僵局,但最终选择"以退为进"。协议签署当天,瑞士财长紧急赴欧安抚贸易关系,侧面印证了特朗普策略的震慑效应。

妥协背后的"非对称博弈"

这场美英协议看似双赢,实则暗藏博弈的刀光剑影。英国以农业让步换取工业关税松绑,美国则借盟友示范效应推动全球贸易重构。特朗普的"非模板化"协议策略,既暴露了其"顺差国高关税"的谈判底线,也加剧了全球贸易体系的不确定性。未来,更多国家或将在"基准关税+差异化条款"的框架下,上演新的妥协与对抗戏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