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听到了欧盟诉求,逐步放开对欧稀土出口,冯德莱恩却恩将仇报,计划将12家中企拉黑?中方会如何应对?
最近几天,欧盟的内心十分纠结:一面是美总统特朗普的反复施压,要求欧盟以"购买俄能源"为由,对中印加征最高100%的关税;一面是刚刚有点缓和的中欧经贸关系,唯恐得罪中国,引发东方的反击。最近几天,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终于想到了个所谓"好主意",她对外放出消息,将对俄实施第19轮制裁,不仅要制裁俄罗斯的企业,还要把12家中国实体列入黑名单。
目前,欧盟正在等着看中国的反应,如果中方不置可否,冯德莱恩将按计划实施,这样既对美国有所交代,还不至于把中国得罪太深。不难看出,在中美这道"选择题"中,欧盟还是选择了美国。
«--【·欧盟刚尝甜就踩坑·】--»
今年9月,欧盟在稀土供应链上简直像坐了回过山车。查中国海关总署的数,8月咱们对欧盟出口的稀土磁铁一下子涨了21%,到了2582吨。反观美国,才590吨--这还是欧盟头一回成中国稀土最大的单一出口市场。
这变化让欧洲企业先松了口气。要知道,欧盟90%的稀土精炼产能都得靠中国,德国大众、宝马那些车企的电动车生产线,之前都快扛不住停工风险了。
可这场"稀土甜头"背后藏着门道。中方8月是放宽了部分出口审批,但同时要求企业建"全流程追溯系统"。每克稀土都得报清楚最终客户是谁、用在哪。
更关键的是,9月稀土实际供应量比8月跌了70%,氧化镝价格直接飙到850美元一公斤,欧洲每个月因为这事儿少了超50亿欧元的产能。
这种"先松后紧"的路子,让欧盟刚尝到点甜头,转眼就掉进了更深的依赖坑。欧盟这会儿纠结得很,一边是特朗普催着让他们以"买俄能源"为理由,给中印加最高100%的关税,不然就面临美国的贸易报复。
一边是中国在稀土上的"精准拿捏",让欧洲高科技产业攥在别人手里。冯德莱恩团队还觉得自己想了个"两全法"--对俄搞第19轮制裁时,偷偷把12家中企加进黑名单。他们觉得这样既能跟美国交差,又不至于彻底惹毛中国。可他们压根没算到,中方反制起来有多硬气。
«--【·欧盟给美国递"投名状"·】--»
9月19号,冯德莱恩在对俄第19轮制裁的声明里,头一回把中国的炼油厂、石化企业还有AI公司拉进了黑名单。理由说得冠冕堂皇,说是"帮俄罗斯躲能源制裁"。其中两家中国石化企业直接被禁了所有交易,欧盟企业跟他们做油气生意都不行。彭博社都评了,这是"欧盟头一回有计划地搞中国核心技术企业"。
表面看,欧盟是跟着美国的全球战略走,可背后全是小算盘。他们想靠"把啥都扯到安全上"的法子,限制中国科技起来;比如把地理空间数据、加密货币平台都算进制裁范围。
冯德莱恩也想靠这事儿稳住自己的政治位置,少点人骂她"对中国太软"。可这"小聪明"根本站不住脚。先说头一点,欧盟自己还在大量买俄罗斯的能源。
2024年的时候,法国、比利时这些国家,从俄罗斯买的液化天然气,差不多占了他们总进口量的一半。结果转头就让中国为他们的能源政策买单,这双标玩得也太明显了,中方肯定不买账。
制裁直接砸了中欧产业链的盘子。德国经济部长私下都警告过,要是真把制裁全落实了,大众、西门子这些企业在华投资,可能得赔进去几百亿欧元。
更讽刺的是,欧盟前脚刚接了中国稀土的"救命粮",后脚就对中企挥刀子。这种"过河拆桥"的操作,把自己的短视暴露得明明白白。
«--【·中方反制·】--»
面对欧盟这波"背后捅刀",中方没耽误,很快就拿出了反制招。9月5号,商务部宣布,对从欧盟来的猪肉和猪副产品,加征15.6%到62.4%的临时反倾销税。
这招正好打在欧盟的软肋上--2024年欧盟对中国出口的猪肉,占了他们总出口量的55%,这背后关联着80万人的工作。
稀土这边,中方玩的是"压缩配额+卡技术"的组合拳。虽说8月对欧出口量暂时涨了点,但9月的审批周期从几周拖到了几个月,实际给的量还不到申请量的四分之一。
更关键的是,全球90%的稀土精炼技术都在咱们手里。澳大利亚、印度想抢生意搞替代?没中方的萃取技术根本不行,就算能搞成,至少也得等到2030年,而且成本比咱们高三倍还多。这下欧盟总算明白,离开中国供应链,代价根本不是他们能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