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专权时期,司马懿称病退隐,暗中观察局势。当曹爽派李胜试探时,他装出一副老态龙钟、神志不清的样子,成功骗过了这个使者。这种"装病"策略并非简单的欺骗手段,而是一种精心设计的表演--它既让对手放松警惕,又为自己积蓄力量争取时间。
发动高平陵之变时,司马懿打出了"为曹家除害"的旗号。他宣称曹爽兄弟"包藏祸心,蔑弃顾命,乃欲谋逆",这一指控精准地击中了当时曹魏政权内部的痛点。长期以来,曹爽专权乱政、排斥异己的行为确实引起了朝野不满,司马懿巧妙地将自己的夺权行为包装成"清君侧"的正义之举。
在司马懿的欺骗下,作为曹魏皇室代表的太后,本应是最坚定的保皇派,却出人意料地支持了司马懿,因为太后认为司马懿比曹爽更能维护曹魏正统!就这样,那些原本忠于曹魏的臣子,在"除曹爽以清君侧"的名义下,被轻松说服支持司马懿。等到司马懿掌控大权后,这些人才明白司马懿的用心,可大局已定,他们已经无能为力了。
三、部分忠臣过早离世
曹操麾下,名将如云,谋士如遇,其中不乏比司马懿还厉害的精彩绝伦之辈,然而这些人都未能敌过时间的消磨。相比较而言,司马懿就非常能活了,他熬死了曹操、曹丕、曹睿三代君主,也熬死了几乎所有能与之抗衡的曹魏重臣。下面简单举例司马懿熬死了哪些能臣猛士。
1、司马懿40岁时,杨修去世
2、司马懿41岁时,曹操去世
3、司马懿44岁时,曹彰去世
4、司马懿47岁时,曹丕去世
5、司马懿49岁时,曹休去世
6、司马懿52岁时,曹真去世
7、司马懿55岁时,诸葛亮去世
8、司马懿60岁时,曹睿去世
9、司马懿70岁时,发动高平陵之变,曹爽被杀
10、司马懿71岁时,王凌被杀
毫不夸张的说,但凡我们叫得上名字的曹魏大才,都被司马懿给熬死了!这种"时间优势"在权力斗争中往往比军事才能更为关键。当曹操时期的能臣猛将相继离世后,朝堂上留下的多是司马懿的故旧门生或盟友。这种代际更替带来的权力真空,为司马懿的崛起创造了绝佳条件,而这,也是司马懿能够赢得高平陵之变,夺取曹魏大权的关键因素之一!
结语
总的来说,曹操培养了无数良将谋士,他们之所以没有在司马懿夺权时站出来为曹魏尽忠,主要是因为三个原因:一是部分良将谋士寒心了,转变成了路人在一边冷眼旁观,二是部分良将谋士遭到了欺骗,以为司马懿是在挽救曹家天下,三是部分良将没能敌过时间的消磨,被司马懿给熬死了,而这一部分,占据了大多数!否则司马懿哪能那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