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斯诺克三大赛历史上首位90后冠军。他也曾经经历过假球风波遭到禁赛,几乎断送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如今,解禁复出的他,王者归来,成为了亚洲首位斯诺克世界锦标赛冠军,打破了世锦赛在1927年创办以来欧美人的垄断。他也成为了世锦赛历史上首位以业余身份夺得冠军的球员。
他就是赵心童,一个一夜之间被中国体育和世界台球界所瞩目的名字。世锦赛夺冠后,赵心童在社交媒体上发了四个字:坚持初心。这位被"火箭"奥沙利文称为天才型选手的斯诺克选手是怎样和斯诺克结缘的,他的职业道路又包含着怎样的起起伏伏,最终圆梦克鲁斯堡?
1997年,赵心童出生于西安,从小跟随南下创业的父母定居在广东。赵心童小时候就对球类非常感兴趣。足球,篮球,甚至别的小朋友手中的气球。
真正接触斯诺克是在赵心童八岁的时候,他的爸爸带着他去台球俱乐部。在爸爸和别人打九球的时候,赵心童就对台球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爸爸让小赵心童尝试一下,没想到心童的第一杆球就打进了。
后来慢慢接触的多了,赵心童的父母慢慢发现了孩子的天赋。赵心童走上台球的道路也深受丁俊晖的影响。在2005年,丁俊晖取得了中国公开赛的冠军。
那一天正好是赵心童的生日。看着电视中夺冠的丁俊晖,赵心童心想自己有一天登上领奖台是什么样的感觉。小小的赵心童在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总有一天,他也要成为像丁俊晖那样的人。
从那时起赵心童的爸妈就带他走南闯北 ,找了很多国内很多的教练,例如庞卫国,蔡建忠,伍文忠等等,其中,赵心童给蔡建忠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由于当时赵心童只有九岁。个子不够高,他就穿着滑旱冰的鞋打斯诺克。一边滑一边打,非常有趣。最终丁俊晖的恩师伍文忠收下了赵心童,开启了系统的斯诺克训练。回顾当时的道路选择,赵心童的父母对他的支持起到了重要作用。
十几年前,赵心童的父亲赵小伟从西安到深圳发展,如今已经是一家医院的副院长,母亲是这家医院的护士,和许多家长一样,他们望子成龙,但他们更愿意看到的是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看到了孩子的天赋,赵心童在10岁的时候就拥有了自己的台球桌。这张台球桌是赵心童梦想开始的地方,也是他快乐的源泉。为了练球方便,赵心童父母将家里的房间改成了球房。
随着赵心童一天天的成长,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了他父母面前,是让他继续上学还是走职业的斯诺克道路?赵心童的父母也曾犹豫不决。
赵心童小学四年级之前都是正常上学的,后来五六年级是半天上学,半天练球。想成为职业选手,这样的训练时间远远不够。因为想走职业台球的道路,必须保证每天足够的时间训练。同龄练球的同伴每天能保证7-8小时的练球时间,而赵心童的时间却只有一半。
尽管如此,赵心童的文化成绩也非常好,一直是年级前几名,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一直是班长。转眼间小学毕业了 ,赵心童十二三岁,参加的青少年比赛还取得了四强的好成绩。
在道路选择上,赵心童的父母因为儿子的一句话,坚定了他们的决心。赵心童的父母问,读完大学后会选择什么职业?赵心童不假思索的回答打球。赵心童的父母想,如果读完大学后依然去打球,还不如现在让他打。
从那天问完之后,赵心童的父母不再考虑其他人的意见。从那时起,赵心童不再去学校,全身心的投入斯诺克的训练。
和许多中国的斯诺克选手一样,最开始,赵心童的父亲也打算辞掉医院的工作,陪同赵心童训练。但后来赵心童还是选择了独立的和教练共同度过训练的时光。当时的训练是非常的刻苦和枯燥的,除了过年之外,赵心童从来没有任何假期。
现在看来赵心童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当初父母的重要决定。其实在以前,台球还是一个小众运动,或者说被大众的认可度还没有那么高。甚至在有些长辈的眼里,台球是社会闲散人员的消遣娱乐活动。在那个时候,赵心童的父母做出这样的决定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在2015年,赵心童获得了世界业余斯诺克锦标赛亚军,由于冠军主动放弃了职业资格,赵心童以递补的的身份获得了职业斯诺克的资格。从此开始,他开启了职业斯诺克生涯。
18岁的时候,他终于来到了英国,这块世界斯诺克最高水平的土地。尽管具有职业水平,但是初到英国的赵心童取得的成绩并不理想,因为年纪较小,心理抗压能力并不是很强,加上本身偏向于进攻的较为激进的打法,刚到英国的赵心童看到了自己与顶尖选手的差距。
但是在日复一日,与高手的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赵心童逐渐学会了情绪控制和管理,打法也更加的合理。用他自己的话说,斯诺克是一项磨人的运动。时光将人的棱角渐渐磨平,也让自己的心智更加的成熟。
2021年,赵心童击败了希金斯,利索夫斯基,霍金斯和布雷切尔等一众高手,职业生涯首次取得英锦赛冠军。这也是赵心童第一个大型的排名赛冠军。他是世界三大赛首位90后的冠军,也是继丁俊晖和颜丙涛之后,中国第三位取得三大赛冠军的中国球员。
无疑这是赵心童的高光时刻。他的世界排名也一度达到了世界前10。在外人看来,赵心童一路过关斩将,决赛更是打出了10:5的大比分,赢得较为轻松。但是对于第一次参加大型排名赛决赛的赵心童而言,自己却紧张的不行。
在决赛前的一天,他几乎一整天没有吃任何东西,只靠喝部分水和茶维持体力。在决赛第一阶段5比3领先布雷切尔后,赵心童依然紧张的不行,再好的美食,他一口都吃不下,只吃了一根香蕉。
好在进入赛场的赵心童没有受到场下紧张情绪的干扰,注意力非常集中,一鼓作气拿下了比赛。
夺得冠军后的赵心童依然非常的谦虚。他认为作为年轻的选手,自己和"75三杰"等顶尖高手之间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尤其是对待复杂场面的化解和心理的把控方面。
2019年在当时世锦赛首轮就被淘汰后,赵心童也意识到自己对于长局比赛的把控经验还非常欠缺。
在向前辈奥沙利文讨教后,奥沙利文告诉他,不同于短局制的比赛,长局制的世锦赛中必须每一个阶段都保持平稳的状态。即使某一局或某个阶段打得不好,或者比分落后,要尽快的忘却。用稳定的心态去对待下一阶段的比赛。
从那以后,赵心童没事就会观看"75三杰"比赛的录像或者直播,而且一看就是好几盘,从中吸取前辈的经验和对于比赛情况的处理。
紧接着,在2022年,赵心童又在德国大师赛中以9比0击败同胞颜丙涛,夺得了第二座排名赛的冠军,世界排名更是达到了世界第8位。
赵心童取得的成绩并不是偶然,而是以长年累月的刻苦科学的训练作为基石。在每个赛季开始前,他提前十多天就恢复了全日制的训练,每天要练球5到6个小时,剩下的时间就是在健身房进行健身。
斯诺克比赛虽然看起来比较舒缓,没有特别剧烈的体力运动,但是对身体的耐力以及注意力集中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每次击球每次走位,尤其是面对顶尖球手的时候,一个小小的失误就可能满盘皆输。
因为有了世界排名的压力,赵心童对自己的要求也比之前更加的高。在某些方面,他要求自己必须打出世界前八的水平。他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需要加强的时候,会在训练上比之前更加的认真。
比如在防守方面,赵心童在本次世界锦标赛半决赛的对手"火箭"奥沙利文就曾经给他非常大的帮助。来到英国后,赵心童经常和奥沙利文一起练球。
奥沙利文非常欣赏赵心童,称他的天赋远超同龄人,奥沙利文甚至用网坛费德勒的地位来形容赵心童。有时候,赵心童比赛结束,奥沙利文就会通过微信帮他复盘整个比赛。
他会鼓励赵心童做的好的地方,也会指出他比赛中的失误,帮助他在以后的比赛中避免同样的错误。
给予赵心童帮助的,还有他的老大哥丁俊晖。正是丁俊晖独自一人闯荡英伦,在前些年为后辈铺平了道路,赵心童一代的年轻人才能在巨人的肩膀上走得更远。
而经常和"火箭"奥沙利文在一起练球,赵心童的球风和"火箭"也越来越像,由此,赵心童还获得了"中国火箭"的称号。赵心童觉得自己非常的幸运,能得到像"火箭"这样的顶级球员的赏识和指导。
正当人们以为赵心童如日中天,将会朝着更高目标的方向迈进的时候,他迎来了职业生涯的至暗时刻。由于陷入了操纵比赛的假球风波,虽然没有直接获利,但是赵心童仍然被世界职业比利与斯诺克协会和中国台球协会禁赛1年零8个月。
这结果不仅使赵心童之前的努力化为泡影,失去了世界排名,也让他失去了职业球员的资格。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赵心童随即通过个人社交媒体道歉。
赵心童为自己的无知和愚蠢感到了懊悔,但还是期待能以更好的形象重返赛场。在禁赛的这一段时间里,赵心童没有放弃,依旧是每天按部就班的训练,期待以全新的状态重新回来。
2024年解禁后,他通过参加欧洲Q-Tour赛事(低级别巡回赛,主要面向业余球员,为业余球员或失去职业资格的球手提供重返世界斯诺克巡回赛的机会),以32连胜、四站冠军的战绩重返职业赛场,获得了下赛季参加职业巡回赛的资格。
由于世锦赛是每个赛季的最后一项职业赛,赵心童仍然是业余球员身份,但是凭借在业余巡回赛中四连冠的优异表现,赵心童获得了官方的外卡。
手持来之不易的外卡,从资格赛第一轮开始,赵心童一路过关斩将,完成四轮资格赛打入克鲁斯堡正赛,并在正赛中,先后战胜了"75三杰"中的奥沙利文和马克威廉姆斯,成为了首次夺得斯诺克世锦赛冠军的中国和亚洲球员。完成了几代中国台球人的梦想。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赵心童在跌倒了之后,勇敢的站了起来,并以更好的姿态去面对比赛,面对自己。如今,世锦赛夺冠,他不仅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也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赵心童的夺冠的意义不仅在个人,他将推动斯诺克从"小众精英运动"走向"大众参与型体育",越来越多的台球爱好者和孩子将会走进台球房,去追逐自己的台球梦。无疑这将加速斯诺克运动在亚洲乃至全球的普及。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世界前32的顶尖球员中将会出现越来越多中国球员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