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皇室成员为了争夺皇位大打出手的事情屡屡发生。比如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唐朝初年的玄武门政变,明朝初年的靖难之役。
最让人觉得可惜的就是明朝的朱允炆,他的皇帝当的好好地,却被自己的叔叔朱棣夺了去。而之所以会发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原因就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去世的时候,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孙子朱允炆,而不是他的其他儿子。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朱元璋一定要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孙子呢?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一:朱元璋的太子朱标早逝
朱元璋虽说是农民出生,但是他对前朝的历史还是很了解的,知道不处理好继承人的问题,很有可能会引发朝廷的混乱。
所以对于太子的选择,朱元璋遵循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在他登基的那一年,也就是公元1368年,就将他的嫡长子朱标立为太子,并且选拔德高望重的人辅导太子,自己也悉心栽培太子。
在朱元璋的教育之下,朱标虽然相比自己仁慈了一下,但总体来说还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并且朱元璋的其他儿子都听太子朱标的话,将来朱标即位,明朝一定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看着日益成熟的太子,朱元璋内心十分欣慰。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优秀的太子,却突然染上风寒,抢在朱元璋之前离开了人世。
二:朱元璋不管立哪个儿子都会造成混乱
太子朱标突然离世,朱元璋就要寻找新储君。那到底是立自己的儿子还是立自己的孙子,朱元璋就犯了难了。
首先要先找年长的儿子,二儿子秦王朱樉、三儿子晋王朱棡是两个不成器的家伙,三儿子燕王朱棣倒是有点像自己,可以立为继承人。
于是朱元璋就询问了众人的意见,有一个叫刘三吾的大臣极力反对立朱棣为太子,他只说了一句话,就打动了朱元璋,他说:"即立燕王,置秦晋二王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