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可达2.5万”,但很缺人!这个工种你愿意选吗?(2)

2024-01-11 17:11  光明网

学艺周期长、成本较高也是这一行业人员稀缺的原因之一。今年51岁的油漆工陈关德表示,从入门到出师,一般装修学徒要学好几年,不像流水线工人的培训成本相对较低。而且,在做学徒的这几年基本没有收入,一般没耐心的人很难坚持下去。"高成本肯定要高回报,现在物价上涨,工钱上涨也就不奇怪了。"陈关德说。

在中国政法大学陈忠云教授看来,当下装修工作面临"青黄不接",人员紧俏的局面主要是因为很多年轻人不愿意进入到这个行业中来,而究其根源,是这一行业在社会中的受尊重程度偏低,从业人员社会地位不高,很多年轻人没有平等的职业观念。

据农民日报,近年来,泥瓦工收入呈直线上涨,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供不应求。近年来,"本科生满地跑,技术工无处找"的供需不平衡现象增多,建筑装修行业招工难、"用工荒"等新闻频频引发关注。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以及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2022)》,虽然我国蓝领群体规模达4亿人以上,但近年来我国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超过1.5,即每150个岗位只有100位求职者,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以上,缺口可达千万人。从业人员数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也成为瓦工收入提高的大背景。

高薪之下仍然缺人,恰恰反映出传统技术工种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一方面是劳动付出与收入回报的"性价比"不高。比起多数白领工作,以建筑工人、水电工为代表的蓝领工种往往需要付出更多体力劳动,长时间处在脏污、噪声环境中,容易面对风险、积累伤病,因此即使很多蓝领收入超过白领,二者仍呈现出供需错配现象。另一方面,如泥瓦匠、电工等需求缺口较大的职业工种具有一定技术门槛,高收入对应的是高技术水平与行业经验,需要较长时间的学习培养过程。"月入2.5万元"并不是所有蓝领工种的普遍常态,纯粹体力劳动的"普蓝"与技能型"深蓝"、有高级专业技能的"锐蓝"之间,也存在较大收入差距。学徒期几千元的收入往往比不上外卖员、快递员等职业,让许多年轻人不愿意选择从事传统建筑行业,而职业教育对市场需求的反映也存在一定滞后性,使一些传统技术工种"供血"不足,产生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