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GDP大PK:明年美国GDP有望达30万亿美元!中国有机会超过吗?

2024-04-09 10:51     今日头条

中美GDP大PK:明年美国GDP有望达30万亿美元!中国有机会超过吗?

如果中国的GDP超越美国,会发生什么,根据塔斯社3月31日报道,最近中国、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和印度五个国家的智库合作发布了一份关于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研究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大概率能在2035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只要11年,我们就能成了世界第一了,到那个时候,世界会怎么样,美国会什么事情都不做,任由被我们超越吗?

首先可以明确的是,这份报告的可靠性,这毕竟不是我们国家自己出的,除了和我们关系不错的俄罗斯之外,参与报告的研究人员还包括美国丹佛大学和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的专家。

报告当中对于中国经济的预判,不仅包括2035年超越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还指出,到2035年,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占比将从三分之一扩大到将近一半,同时,中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将实现翻番,我算了算,也就是人均接近8万元人民币的水平。除此之外,报告还说了,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将不断提升,有望形成和美元长期竞争的格局。

听到这里,大家是不是乐开了花?毕竟经过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已经让无数家庭都过上了好日子,要是居民人均还能再翻上一倍,这日子该有多美呢。

2023年,中国的GDP总量是17.89万亿美元,美国是27.36万亿,如果这个报告的预测数据是准确的,也就是说,到2035年,中国的GDP总量很可能是现在的两倍,这就意味着,国内人均GDP将超过2万美元。

2万美元为什么重要?因为到了这个线,也就意味着跨过了初级发达国家的水平。可真到了那一天,世界会变成怎么样呢?

从大的角度来说,东亚可能会成为世界经济的核心,全球经济发展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主要是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导的,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少数国家虽然人不多,但是国民却可以享受高物质、高福利待遇,这不是因为政策好,也不是这些人命好,而是这些国家占据了先发优势,通过不断积累专利壁垒和技术壁垒,占据了全球产业链最顶尖的位置。把又累又苦的脏活都甩给了发展中国家。

几年前我们就知道,我们工厂流水线厂的女工,一年生产上亿件衬衫,结果只能换回美国波音的一架飞机。全世界落后国家变相的在给这些发达国家打工。

可如果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人的人均GDP跨过2万美元,这些情况可能会被彻底颠覆。2022年的数据,全世界人均GDP在2万美元的国家有48个,总人口加起来大约是12亿,可如果中国加入进来,全球发达国家的总人口数量将翻一倍,以中国产业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将造福东亚、东南亚以及一带一路上的这些国家,真正打破西方国家在产业链上设置的高门槛。

正因为这个原因,很多国家看到中国崛起,内心是感到十分害怕的,我们国家在国际社会甚至有一个称号,叫做发达国家粉碎机。一旦我们打破技术壁垒,实现产业升级,就很可能会打破很多发达国家坐吃山空的饭碗,全世界都得卷起来。

有人说,这肯定不可能,到2035年也就只剩下十来年的时间了,哪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别不信,量变到质变,有时候可能只需要短短几天。

二十年前,恐怕很多人都想不到,中国会成为全球排名第一的制造业大国,十年前,大家对欧美汽车品牌趋之若鹜,谁又能想到,有一天中国生产的汽车,会卖到世界各地?把日本的汽车都给比下去了。5年前,人人看衰华为啊,觉得美国要搞他,这还不是像大象踩死一只蚂蚁那么简单吗?可结果呢,华为不仅突破了美国的芯片封锁,在卫星通信、智能汽车等等方面也实现了技术突破,成为了中国科技在全球的一张名片。

现在,国家在新兴产业链上的布局,已经初现成果,无论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超级计算技术,还是太空技术,中国可以说是个全方位选手,于是很多人预测,人类社会的在工业革命之后的第四次技术革命,不是在美国诞生,就是在中国。

中国到2035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按照目前的趋势来看,是完全有可能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可能不一定会很顺利。西方国家会坐视不管吗?尤其是美国,难道任由自己被超越?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不管是贸易脱钩,还是技术封锁,美国的目的都是一个,阻碍我们的发展,哪怕不是美国,其他国家在面临产业链优势丧失的时候,也会采取激烈的应对措施,你比如说韩国在造船领域和我们企业的竞争,日本在家电领域对我们的反扑。

美国一定会搞事情,90年代,日本的GDP总量达到了美国的70%,和我们现在的水平差不多,眼看着和美国的差距越来越小了,这时候美国怎么做的呢?一份广场协议,逼迫日币升值,最后呢,刺破了日本的房地产泡沫,日本不仅错过了全球互联网浪潮,还陷入了经济不发展的三十年。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并且越是临近关键节点,国际局势的斗争就会变得越来越激烈,包括大家目前看到的俄乌战争,以及巴以冲突,你以为和我们真的一点关系就没有吗?这些战争,本质上就是某些国家补充血包的工具,至于牺牲的是谁,并不重要。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这一代人将成为亲历者,接下去我们该怎么办呢,高兴还太早了,补短板才是理性的,短板在哪里呢?国内企业同质化竞争、产业分工不够细,再说的远一点,教育体制的改革还需要继续。中美之争,差异化是明牌,我们只有不断扬长避短,才能笑到最后。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