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急救科普人张元春在院前急救系统工作十年间的观察,有太多人因为"黄金四分钟"没得到有效救助,马不停蹄赶往现场的急救医生最终也无力回天。
在一些"口袋急救侠"志愿者眼中,车里放AED也只是一个开始,他们更希望的是AED能进入到家庭,因为80%的心源性猝死发生在家庭场景,急救的神经末梢应当触及这个更封闭、更细致的地方。
"如果家中有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有猝死基因,或者发生过心跳骤停,属于高危人群。可以备一台AED在家中。另外,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且具备急救知识,准备一台家用AED也是有备无患。在我们业内有一个说法,心脏骤停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发生在任何人身上,没有办法预测。"张元春说。
他特别强调,在配置家用AED的前提,一定是要有对病人情况的判断能力,掌握心肺复苏、AED使用等专业知识。"急救知识和AED的使用方法应该更为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