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日本人的保守心态,又让"非我族类"的观念根深蒂固。一旦发现异族、异文化有可能对民族认同造成威胁,就会觉得动了民族基本盘,毫不留情地加以排斥。
·宫崎哲郎摄影作品《从"哈付"到"哈付":关于日本混血身份的全球摄影项目》。
摄影师宫崎哲郎是比利时与日本混血。2017年,他开启了"从'哈付'到'哈付'"项目,拍摄了日本人与98个国家的人生的混血儿,试图弄清日本血统、日本身份到底是什么。"虽然按着日本人的模子成长,但由于长相或者父母的国籍,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有疏离感。"
"哈付"至少还有一半日本血统,而卡罗琳娜则是彻头彻尾的欧洲血统,也难怪日本舆论对卡罗琳娜获得"日本小姐"称号如此不满。
卡罗琳娜夺冠后,日本乡土史学家山下弘枝评论说:"虽然我反对种族歧视,但如果是冠以日本小姐名义的这种美貌竞赛,我个人认为还是以日本标准的美来评判。"
山下是日本前防卫大臣稻田朋美的"后援团团长",出过不少关于日本乡土史和茶道的书籍,是稻田的笔杆子。身为右翼的稻田曾属安倍派,被称作女版安倍。政客的笔杆子都如此明目张胆地排斥"非我族类",日本民众对卡罗琳娜的态度可想而知。
03
即便排外,还得引进
然而,随着日本老龄少子化越来越严重,劳动力短缺已经成为日本社会无法回避的问题。
截至2022年10月,不计在日本居住的外国人,日本人口总数为1.22亿,较2021年减少75万。日本劳动力人口也创下新低,不管政府如何鼓励生育,人口形势愈发严重。
·神户一处商业街上的不少店铺都已倒闭。
比如,神户市开发的新城镇,目前一半居民年龄都在65岁以上。由于几乎没有孩子出生,学校倒闭,商业街也变得越来越萧条,公园被杂草覆盖。在当地人眼中,新城镇早已成了旧城。
2023年,日本政府开始实施面向外国人的"特别高度人才制度"。据日媒报道,这项制度最吸引人的便是,只要满足特定条件,只需1年就可以获得日本的永住资格。然而,根据一家分析机构统计,日本至少需要吸收百万劳动力,才能恢复到疫情前的经济水平。
然而,外国移民只要在日本社会造成一点点冲突,就会被日本媒体和网络舆论放大,排外的声音此起彼伏。社会的不包容,使得日本政府的引进移民计划,推进起来难上加难。
东京大学博士、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赵政原对环球人物记者说:"在全球化和少子化的影响下,日本社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移民,其传统的高度同质化人口结构也正缓慢地发生着变化。卡罗琳娜成为'日本小姐',看起来像有些政治考量的偶然事件,但也反映了日本正试图接受一个更为多元化的社会。"
他补充说:"日本人在打造所谓多元社会时,还往往会双标。日本人更愿意接受欧美白人的审美取向和文化习惯,对在日本的西方人也更为包容,并将此视作自己积极拥抱全球化的表征。其实,在日本,亚洲移民数量远超西方移民,亚洲移民从人种到文化与日本社会更接近。然而,对待亚洲移民,日本人又太过严苛,往往会用日本社会标准来要求他们。这种'东西有别'的双标,又何尝不是种族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