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快人心!国际刑事法庭宣布,逮捕以色列总理和国防部长

2024-05-23 09:49     头条

大快人心!国际刑事法庭宣布,逮捕以色列总理和国防部长

5月20日,国际刑事法院宣布对以总理内塔尼亚胡的逮捕令提出申请,引起轩然大波,包括美以领导人在内的各国纷纷发声!

那么,此次声明是否会对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带来压缩呢?又是否可以为伊斯兰国家伸张正义呢?

一、以总理内塔尼亚胡逮捕令已经申请

这段时间,多国领导人都遭受到了生命危险。

5月15日,斯洛伐克总理菲佐在出席一场内阁会议后,就遭遇枪击受伤。经过好几轮救治才慢慢清醒。

1天之后,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亦收到了死亡威胁。

紧接着,就在5月19日,伊朗总统莱希、外长阿卜杜拉希扬等共9人,所乘坐的直升机发生"硬着陆事故",不幸全部身亡。

又是相隔1天,又有一位摊上了事情。

只不过这一次,他并非出了"意外"又或者是遭到死亡威胁,而是被下令逮捕,这位就是以色列的总理内塔尼亚胡。

5月20日,国际刑事法院首席检察官卡里姆·汗发表声明:

正在以涉嫌战争罪和反人类罪,申请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防长加兰特及三名哈马斯领导人发出逮捕令。

此消息一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各方纷纷表态。

首先是内塔尼亚胡,当晚就回应称这是一份荒谬且错误的逮捕令,不仅针对以总理和国防部长,还针对整个以色列国!

美国总统拜登也在公开场合回应声称:我们拒绝国际刑事法院对以色列领导人发逮捕令的申请。

至于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更是直接道:

如果国际刑事法院核准对内塔尼亚胡的逮捕令申请,美国国会就会考虑采取制裁国际刑事法院等措施。

从这种种事情看来,此次美以对于国际刑事法院这样的做法都有些慌乱了。

毕竟提出这次申请的正是ICC的首席检察官卡里姆·汗,而他的当选也得到了美英支持,因此这次事情多少有点"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意味。

早在去年,美国还为国际刑事法庭的决定暗自窃喜,因为那时候国际刑事法庭就曾以战争罪为由,对俄罗斯总统普京发出逮捕令。

只不过,我们自然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并没有被捕。

但也对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譬如2023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的时候,普京就避免亲临造成危险,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发表了讲话。

因而这次,就算申请通过,恐怕对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国防部长约亚夫·加兰特来说,也更多的是一种威慑和镇压。

只不过令人好奇的是,国际刑事法庭到底是什么机构?为什么能够"任意"对国家领导人发出逮捕令呢?

二、国际刑事法庭的威慑几何?

事实上国际刑事法庭(ICC)是由《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缔约国共同建立的,目的是追究最严重的国际犯罪,包括种族灭绝、战争罪、危害人类罪和迫害罪等。

但是,对于其过往的一些略显"偏颇"的作为,却导致这个已经成立22年的机构多次有成员"退群"。

譬如2016年,布隆迪、南非、冈比亚、俄罗斯就相继宣布退出国际刑事法院,之后几年间菲律宾也退出了。

当然本次事件的主角以色列,和有些慌乱的美国事实上也退出了。

这就导致哪怕ICC发出"传票",对于许多人尤其是国家领导人来说,也大多如同一张废纸。

但这就说明ICC的表态真的没用了么?其实不然。

对于ICC成员国来说约束力还是不小的,毕竟签署过《罗马规约》,就意味着国家信誉的体现,不执行就会影响到国家话语权。

去年南非举行金砖峰会时,就曾在"是否邀请普京"的问题上为难万分。

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南非是ICC成员,普京可以不理会所谓"逮捕令",但是他们不行。

而以色列虽然已经退出,为什么此次还会对这条消息反应如此之大呢?

甚至内塔尼亚胡在仅仅有消息传出,还未公开声明的时候,就已经多次致电美国总统拜登。

实际上,正是因为这个消息会让以色列在涉巴以问题上,在国际社会变得更加孤立。

内塔尼亚胡外访不仅会变得困难,更会让某些激进组织以此为由,让他的"安全问题"更加脆弱!

况且,海牙国际刑事法院(ICC)也并非没有真的逮捕案例的,对于国家元首的审判,在他之前历史上一共出现了五位。

分别是前南斯拉夫总统斯米洛舍维奇,原苏丹总统巴希尔,原利比亚总统卡扎菲,科特迪瓦前总统巴博,以及俄罗斯总统普京。

这其中米洛舍维奇在海牙监狱里去世,巴希尔也被ICC审判,至于巴博虽然最终宣判反人类罪指控不成立,可那之前他已经被关押了7年之久。

因此,国际刑事法院此举不由得内塔尼亚胡不慌乱。

毕竟他早就陷入"内交外困"之中了。不仅国际形势带给他的压力越来越大,伊朗总统飞机失事一事也有不少矛头直指向他。

以色列战时内阁三名成员:(左起)总理本杰明·内塔尼亚胡、国防部长约亚夫·加兰特和反对党领袖本尼·甘茨

以色列内部更是绝非铁板一块。

5月18日,以色列反对党国家团结党领导人甘茨就要求内塔尼亚胡政府在6月8日前制定加沙战后治理方案,否则他将直接带领其政党退出以色列紧急联合政府。

面对这一声明,中国亦表明了态度:

中方支持国际社会一切推动巴勒斯坦问题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决的努力,希望国际刑事法院秉持客观公正立场,依法行使职权。

这一番话不仅表明了中国对于公平正义的态度,也表明了中国对于ICC的态度。

只要他们做出正确的决定,我们必然是站在公平正义一边。

反之若是做出了偏颇的决定,我们也不会给予理会,当年所谓的"南海仲裁"便是如此。

结语:

或许,本次国际刑事法院对于以总统内塔尼亚胡的逮捕申请,正和中国外长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对巴以冲突提出的四个"必须"不谋而合。

一、必须尽快推动实现停火止战;二、必须始终确保人道救援畅通无阻;三、必须防止冲突负面影响持续外溢;四、必须及时纠正巴勒斯坦人民遭受的历史不公。

而我们也相信,在涉及巴勒斯坦的问题上,最终也将以公正、公平和客观的角度,迎来最终的解决。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