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指研究院不完全监测数据,截至5月27日,全国已有超70城表态支持住房"以旧换新""收旧换新"。"其中,开发商或国资平台收购旧房,售房款用于购买指定新房项目,这种方式是今年以来住房'以旧换新'的主流。"中指研究院指数研究部总经理曹晶晶表示。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做法的最大优势是"精准",既盘活存量房产又优化增量住房,可谓一举两得。记者调研了解到,郑州、南京、珠海等地国企已先行先试通过直接收购、以旧换新等方式参与到存量房的去化过程中,初步统计,目前各城市公布的计划收购住房已超过1万套。
更为引发市场关注的是,本次央行及时设立专门的再贷款工具--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业内专家认为,盘活存量是化解房地产风险的关键。在房地产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原有的房产和资金循环被打破,房子很难再按原计划卖给居民,房企和地方政府都面临库存积压的问题。在新工具支持下,地方国企可以成为市面上房子的新买主,打通市场循环。
从盘活存量的角度来看,土地等资产也成为盘活的对象。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刘国洪此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自然资源部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准备出台妥善处置闲置土地、盘活存量土地的政策措施。
"预计房地产行业将继续适应从增量时代到存量时代的变化、供求关系和长期趋势的变化,由总量扩张转为存量上的改造、去库存、消化和增量上的提质、调整、优化相结合。"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表示。
推动房地产业向发展新模式加快转变
业内人士认为,此轮政策调整力度较大,但是没有改变一贯的政策取向,更为重要的是,不重走"靠房地产拉动经济"老路,而是更大程度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房地产业向发展新模式加快转变。
5月17日全国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视频会议指出,要继续做好房地产企业债务风险防范处置,扎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三大工程"。
"预计'三大工程'将和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优化调整结合在一起,成为推动优化房地产行业结构、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新起点、新抓手、新动能。"庞溟表示。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构建发展新模式的基础在"保交房"。住建部从土地端通过协调机制到项目端进行一一布置和打通,既要控制好增量土地和项目,又要盘活好存量土地和项目,在保障房和商品房之间形成科学配置,从而着眼长远构建房地产行业发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