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连续5年到青海牧区给孩子上摄影课:募捐上百台相机,让孩子未来多一种可能性(3)

2024-05-19 16:45  九派新闻

我们通常都是夏季过去,在那里待半个月左右,夏季也是牧区自然条件和交通条件最好的时候。为了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我们一般是利用2小时的午休时间把摄影班的孩子聚齐到一起上摄影课。

孩子拿到相机之后,我都会问他们最想拍什么?男生一般都会说狮子、老虎、大象,甚至恐龙,女孩一般是喜欢小草、小花或者好看的东西。这些都是孩子们脑海中觉得最酷最美的东西,我鼓励他们去记录自己喜欢的,不过同时也会引导孩子们多去拍摄家人、校园和生活中所经历的各种事情。

在课程实践中,我们会设计拍摄主题,比如说"影子"。孩子们的第一反应通常会进入到一种互相拍摄脚下的状态,这时我们会引导他们试着去把目光投向其他对象,不仅仅是人,自然万物或大或小都有影子,影子会落在地面,也会落在墙上,它可能漂浮在水里,也可能来自于空中。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主题式的规定和引导,更好地帮助他们锻炼观察力。

其实在给孩子们上课的同时,我也从他们那里收获了更多关于摄影的思考。他们的照片记录下的许多内容都是成年人不太会在意的细节,看过他们的照片会觉得,拍摄的对象不应局限于追求更新更奇的场景或主题,生活的记录就是价值。

这是学生昂文嘉措10岁时拍下的一张照片,那天晚上家里的牦牛产崽,地上的那个黑色小团就是刚出生的小牦牛。左边两人是他的家人,妈妈手上拿着的是一件家里的旧棉袄。因为当地四、五月的晚上气温也会低至零下几度,刚出生的小牦牛非常脆弱,所以需要盖上衣服为它保暖,同时还会喂它一小块酥油以提供能量。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的关于牦牛生产的画面,牧区的夜晚几乎见不到任何光亮,多亏昂文嘉措用闪光灯记录下了这张有趣的照片,充满鲜活的生命力。当地家养的牦牛其实非常怕人,只要走近,牛就会跑开。但在这张照片里,在初生的孩子身旁,母牛没有因为惧怕人类的天性而离开半步。

过去的我从没机会了解牧民的生活,但是通过这张照片,我非常直观地感受到这里的人和自然的关系,他们要互相支持、照看,生活才能以一种更好的方式延续。

虽然这个项目名称叫做"摄影助学计划",一切也都是围绕摄影展开,但我们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要培养摄影师,而是希望他们通过照相机这个工具和摄影的方式去观察世界、记录生活和表达自己。

其次,孩子们记录下的关于他们家庭、生活、当地变化的照片内容,我们希望可以成为一个窗口,供外界去了解更加真实的牧区,了解当地现状、变化和未来发展。因为如果不是在孩子的视角,仅仅作为摄影师,很难真正进入到他们的生活,去记录这么多真实和朴实的瞬间。

第三,我们希望能有更多人通过这些孩子的照片,更多地关注到偏远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