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天的流量带来的未必都是泼天的富贵,还有可能被灌晕了惯坏了。细看程前单挑周鸿祎,讨论的话题有逻辑有态度,讨论的姿势却失礼又失态,试图驾驭流量的他又被流量上了一课。
反倒是周鸿祎,前脚"教育"了程前,后脚去东方甄选调研,乐得被董宇辉"教育"。在流量套现的道路上,还是老炮儿手拿把攥。原因无它,老炮儿的流量都经过了时间的考验。
十年前的流量和十年后的流量,区别之大,如同俞敏洪、周鸿祎之于董宇辉、程前不同成功模式的区别那么大。老牌企业家,先成事再成名,互联网的盘子还不够大,关注他们的人相当互联网流量的总和,他们于流量维度的是是非非,最终要在业务和实绩里找最大公约数。
如今成功的年轻主播,成事与成名相伴前行,以至于有些时刻让人怀疑,他们所享受的关注度,是否已经太过超前于真实成绩。
流量太强势了,流量也太容易制造假象了。尤其网红与粉丝的绑定关系,成为衡量成功的核心因素,流量就加剧了互联网的信息和认知茧房。同在10亿网民的网络池子,但你喜欢的网红和我喜欢的网红可以完全不重合。程前这样的千万博主,一抓一大把,就是董宇辉、李佳琦、小杨哥等超级大主播,也有相当量级的网友听都没听过。
"家人们"的爱容易变成宠爱,当分圈层的网红带着分圈层的粉丝出门,碰撞有火花就会有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