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了2年 乌克兰成最大输家?
俄乌冲突2周年,最大输家已经出现,不是俄罗斯也不是乌克兰。一国经济出现衰退,领导人执政地位也岌岌可危,这个国家是谁?他们为什么成为最大输家?
在2月24日,俄乌冲突迎来了两周年。在2022年的这一天,俄罗斯总统普京对俄军下令,对乌克兰发起了"特别军事行动"。此后两年,俄乌不仅在战场进行惨烈的交锋,还在政治、外交、经济、贸易等多个方面引发一系列巨大影响,国际格局也出现了很大变化。
对俄罗斯而言,俄乌冲突的爆发造成了两个重大影响。一是俄罗斯对西方的幻想,尤其是对欧洲的信任,被打得粉碎。作为亲西方领导人叶利钦的接班人,俄总统普京原本走"亲西方路线"。然而随着北约持续东扩,普京逐渐意识到,美国一直在欺骗俄罗斯。美国对俄政策的真正意图,是通过各项手段进一步瓦解俄罗斯。因此,普京想要推动俄罗斯融入欧洲,打造"俄欧共同体",成为世界的一极,以应对美国的战略压力。然而俄罗斯一直将自己看作欧洲的一分子,但欧洲国家依然把俄罗斯视为"异类"。因此,欧洲最终选择积极响应美国策略,对俄罗斯实施严厉制裁,"俄欧共同体"设想破灭。
二是随着俄欧决裂,俄罗斯将经贸重心从欧洲转移到中国,并加速国家战略"向东转"。在2023年,俄罗斯几乎所有高层都访问了中国,可见他们与中俄关系的重视程度。
反观乌克兰,他们的情况可谓是凄惨至极。有分析认为,乌克兰的命运早在2014年就决定了。在2013年,因为时任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叫停与欧盟的自贸协议,想要强化与俄罗斯的关系,使得乌克兰的"亲西方派"发起行动,"颜色革命"爆发。2014年2月,亚努科维奇遭到罢免,"亲西方"政权上台,对位于乌东的"亲俄"地区进行严厉打压,最终引发了克里米亚危机和顿巴斯战争。从这个时候起,乌克兰四分五裂的命运已经注定。俄乌冲突的爆发,不过是乌克兰危机的延续。
从俄乌的情况看,他们都因为这场冲突,付出了代价。俄罗斯虽然挺过了美西方的全面制裁,经济还实现了提升,但他们的影响力已经受到遏制,外高加索、中亚地区的国家正寻求新的道路,脱离俄罗斯的框架。至于乌克兰,他们已经没有击败俄罗斯的可能性,而且已经把国家核心产业交给了美国企业,甚至局势较为稳定的乌西地区也被波兰盯上。可以说,乌克兰后续能否存在都是个问题,他们确实是大输家。
不过除了俄乌,还有一个最大输家,他们不仅连续四个季度GDP负增长,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欧元,还从欧洲经济龙头变成了"欧洲病夫",该国领导人的执政地位也摇摇欲坠。这个国家,就是德国。
现在的德国,一方面依然在积极援助乌克兰,已经取代波兰成为援乌第二大国。同时,德国还对俄罗斯实施了严厉制裁,不再进口俄气和俄石油。另一方面,德国的制造业正在大量流失,经济压力越来越大,通胀率和失业率都在持续上涨。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哈贝克承认,德国现在的经济情况确实很不乐观,他希望通过出台新规,来刺激民众消费,给国家经济提供复苏动力。
德国经济的严峻局面,根源在经济支柱产业制造业上。作为欧洲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德国的特点是"两头在外",即原材料全部依赖进口,工业产品非常依赖出口。如果德国能解决原料和市场两大问题,那么他们就可以长久保持制造业强势发展,国家经济自然不会出现问题。事实上,在德国前总理默克尔任期内,德国就对这两大问题进行了布局,从俄罗斯不断进口大量原材料,然后将工业制品卖给中国、美国、欧洲市场。
然而随着朔尔茨上台,德国的布局出现了极大的问题。朔尔茨政府是一个大联合政府,这种情况在德国政坛其实很常见,默克尔执政16年全是联合政府。然而,朔尔茨没有默克尔强大的政治手腕和整合能力,他的策略被执政盟友德国绿党严重影响。德国现任外长贝尔伯克和经济部长哈贝克都来自绿党,两人主张切断与俄罗斯的经贸联系,还竭力推动所谓的"脱离对华依赖"。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德国绿党肆无忌惮推动这两方面的举措,造成德国企业面临能源成本飙升,市场急剧缩小的情况。因此,德国制造业只有两个选择:小的企业只能破产,大企业则离开本土,加大对中国、美国的投资。造成了制造业空心化。
德国"制造业空心化"的出现,直接打乱了该国的经济结构,严重影响其长期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造成德国连续四个季度GDP负增长,引发了经济衰退。糟糕的经济情况,使得朔尔茨政府的财政很不乐观,被迫取消了多个领域的补贴和税务优惠政策,这激怒了德国民众。先是德国农民开着拖拉机"进军"柏林,抗议朔尔茨政府的做法。随后,德国渔业、超市、物流等多行业的工人也加入抗议行列。此外,德国还爆发了近几十年最大规模罢工,工人、司机、医生、教师等走上街头,要求提高待遇,改善工作环境。
作为德国的国家领导人,朔尔茨显然对这些情况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甚至可以说,朔尔茨葬送了德国的未来。根据德国媒体的民意调查,超过70%的人不认可朔尔茨的政策,其好评率仅为20%。还有超过64%的受访者表示,希望德国立刻举行大选。很明显,德国民众希望朔尔茨下台,选举出新总理应对严峻的局面。然而,德国"制造业空心化"是不可逆的,因为随着大量制造业流失,德国的产业链已经崩溃,难以重建。朔尔茨政府搞坏了德国的根基,即使把他换掉,也于事无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