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的最终效果是可维持的,还是会重回“巅峰”?反弹才是大多数减肥故事的最终归宿

2024-03-04 17:35     新浪网

反弹才是大多数减肥故事的最终归宿

图源:电影《热辣滚烫》

图源:电影《热辣滚烫》

随着电影《热辣滚烫》的热映,贾玲在一年多时间里减重100斤的事迹也被广为赞叹。在问完怎么减肥最快最有效之外,公众最为关注的应该就是减肥是否可持续,或者说,减肥的最终效果,是可维持的,还是会重回"巅峰"?

可能要让大多数人遗憾,从大量的研究来看,绝大多数减肥人士的最终归宿是反弹。不过,也有一些研究为如何促成可维持的体重控制提供了启发,或许在未来,我们也能为有控制体重需求的人,提供更有效、长久的减肥方案。

(一)肥胖是什么和什么是减肥?

讨论减肥的可持续性前,我们有必要先明确到底什么是肥胖,以及什么样的减肥具有健康意义。

我们考虑自己是否需要减肥时往往有很多主观因素,例如对体型外表不满意,或是发现最近体重有上升趋势等等,都会促使很多人开始寻找减肥方案。可是从真正的医学健康角度,减肥应该是针对肥胖症。

肥胖症有明确的医学定义,指人体内脂肪积累到了对健康有负面影响的程度。一般来说体脂比例男性超过25%,女性超过32%就属于是肥胖。这种脂肪的过度积累与很多健康风险有关,如更高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乃至多种癌症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肥胖症不是简单的体重偏高,而是脂肪积累。日常划分肥胖、超重的工具BMI,只是与体脂比例有一定相关性,并非是体脂比例的检测。

而以BMI划分肥胖时,欧美的标准是30,中国标准是28以上属于肥胖症,这一标准差别源于东亚人群在BMI相对其它族群低一些时也会出现健康问题风险上升。不到肥胖症标准,但BMI超过25属于超重,肥胖症的健康威胁较为明确,超重则证据矛盾较多。例如,美国疾控中心的研究人员分析美国死亡数据发现体重偏轻与肥胖均和更高的死亡风险相关,但超重却没有[1]。

需要对体重做干预时也存在具备临床意义的减重这一概念。尽管一些研究显示2-5%的减重对肥胖症患者来说也能带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收益,可是对于绝大部分与肥胖相关的疾病,只有减重超过5%才能带来有实质意义的改善,这也促使包括FDA审核减肥药物标准在内,医学界普遍将5%作为体重干预的指标[2]。

因此,当我们对体重不满意,觉得需要减肥时,需要考虑自己是否真的肥胖,以及体重是否真的对自己的健康造成影响。尽管肥胖症日益成为严重的社会健康威胁,但具体到个人,很多人很可能并不需要对体重做干预。

(二)减肥难,保存"战果"更难

产生肥胖的基本原理很简单:人体摄入的能量大于支出,导致脂肪这一储能分子的过度积累。可是具体到某个个体的肥胖症,背后有着复杂的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不过,多个国家的肥胖比例飞速上升,可以说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社会环境因素是当下肥胖症高启的主要原因。像美国从1999-2018年,20年间成年人肥胖比例从30.5%增加到42.4%[3],人群的遗传背景(基因组)显然不可能在20年内发生剧变。

附图1. 美国1999-2018年成人肥胖与严重肥胖比例变化(来自引文3)

附图1. 美国1999-2018年成人肥胖与严重肥胖比例变化(来自引文3)

肥胖背后复杂的成因,尤其是个人很难改变的社会环境因素,使得减肥困难重重。类似贾玲减重100斤这类明星大幅减肥的新闻常会引起广泛热议,给人一种大幅度减肥很容易实现的错觉。可真实情况是能减少5%体重这个具有临床意义的标准并不简单。

减肥的手段大致可以分类三类,一类是生活方式改变,包括饮食控制、运动等,第二类是药物介入,如当下大热的减肥针司美格鲁肽等GLP-1药物,第三类则是以胃旁路手术为代表的减肥手术。当然,实践中常有不同手段的结合。

在GLP-1类药物出现前,几乎没有药物介入可以安全达到5%的FDA减肥药合格线,而生活方式改变,包括健身锻炼一般只能带来3-5%的减重效果[4]。减肥手术则适用人群较小。

因此,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减肥只会是较为有限的体重改善。而且可能让很多人泄气:即便是有限的减肥成果,也很难维持。

说到体重反弹,一个被广泛引用的例子是美国减肥真人秀节目the biggest loser的长期跟踪。2016年发表的一篇论文里,研究人员跟踪了14位参与上述减肥真人秀节目的选手6年,这些人参与真人秀节目时都属于BMI超过40的三级严重肥胖(平均为49.5),平均体脂比49.3%。30周的真人秀节目结束时,14人平均减重58.3千克,平均BMI为30.2,平均体脂比28.1%。可在6年后,平均体重反弹了41千克,平均BMI回到43.8,平均体脂比44.7%[5]。

也就是说,这些曾经做到极少数才能做到的大幅减肥的人,好不容易减掉的体重大部分都反弹回去了。

需要注意的是,不仅仅是这些大幅减重的极少数人会体重反弹,绝大多数减肥成功的人都会体重反弹。根据大量长期的减肥研究跟踪,生活方式介入的减肥,两年内平均体重反弹超过50%,5年反弹体重超过80%[6]。

附图2. 锻炼在内的各种减肥方式都面临极为普遍的反弹(引文6)

附图2. 锻炼在内的各种减肥方式都面临极为普遍的反弹(引文6)

实际上,无论是生活方式干预,药物还是手术,一般都会出现6-9个月的体重降低阶段,接下来进入平台期,然后反弹;若是仅凭生活方式干预,大约只有15%的人能维持10%以上的减重效果[6]。

因此,体重反弹才是普遍现象,维持减肥胜利果实的是少数。如今的医学共识也是通过严格的干预手段,短期内获得减肥效果是可以普遍完成,但要长期维持极为困难。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