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沃尔特:即使巴以战争结束,世界也回不到美国预设的轨道上来(2)

2023-11-30 08:30     观察者网

然而,乌克兰面临的挑战可能不止于此。因为俄乌战争已成为一场残酷的消耗战,所以大炮在战场上发挥了核心作用。然而,美国及其盟友一直无法生产出足够的军械来满足乌克兰的需求,这迫使美国动用存放在以色列和韩国的弹药,以保证乌克兰战斗力。既然现在以色列也陷入战争,那它就会得到一些原本流向乌克兰的武器炮弹。如果乌克兰节节败退,军队开始崩溃,拜登又该如何抉择?总之,加沙发生的一切对乌克兰来说都不是好消息。

这对欧盟来说也是个坏消息。尽管有些小摩擦,但俄罗斯对乌克兰开展军事特别行动却增进了欧洲的团结。在最近的波兰大选中,右翼民粹主义政党法律与公正党下台,波兰和欧盟之间多年的紧张关系有望结束,让人看到了希望。但巴以冲突重新点燃了欧洲的分歧,一些国家毫无保留地支持以色列,另一些国家则对巴勒斯坦平民表现出更多同情。

此外,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与欧盟最高外交官何塞普·博雷尔(Josep Borrell)之间也出现了严重裂痕。据报道,800多名欧盟官员致信冯德莱恩,抨击她过于偏袒以色列。战争持续的时间越长,这些分歧就会越大。这些分歧也凸显出欧洲的外交弱势,破坏了将世界民主国家联合成一个强大有效联盟的宏伟目标。

这对西方来说是坏消息,但对俄罗斯和中国来说却不算太糟糕。因为这能分散美国在乌克兰或东亚问题上的注意力,减轻自身压力,消耗美国及其盟友实力。在之前的专栏中我曾提到,巴以冲突可能会证明世界秩序多极化的合理性,而非坚持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体系。

需要指出的是,过去30年来,中东在美国的管理下,出现了灾难性的伊拉克战争、伊朗的潜在核能力、"伊斯兰国"的出现、也门的人道主义灾难、利比亚的无政府状态以及奥斯陆和平进程的失败。哈马斯在10月7日发动的袭击表明,美国甚至无法保护其最亲密的盟友免受恐怖袭击和战争侵扰。因此,新一轮巴以冲突使美国在中东的地位受到质疑。

美国总统拜登在椭圆办公室发表讲话(图源:美联社)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战争本身和美国的应对措施将成为美国外交官头上的紧箍咒。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美国和西方与全球南方国家之间的观点相去甚远。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并不完全支持俄罗斯,但对西方精英的双标和选择性关注十分愤慨。与美国或欧洲相比,世界其他地区对巴勒斯坦人的困境更为同情,所以以色列对哈马斯的压倒性回击导致了分歧进一步扩大。

因为美国政府和一些欧洲政客一味偏袒以色列,所以战争持续的时间越长,被杀害的巴勒斯坦平民越多,对巴勒斯坦的同情只会越来越多。上个月,七国集团高级外交官对《金融时报》说"在全球南方,我们已经彻底失败。在乌克兰问题上,我们为争取全球南方国家所做的一切都付诸东流。......别再提规则,别再提世界秩序了。我们的信誉和影响力已经快消耗殆尽了。"这种观点可能有些夸张,但并没有错。

此外,除跨大西洋联盟以外的其他国家,都对西方的选择性关注感到不安。中东爆发了一场新战争,西方媒体完全沉浸其中,主流报纸用无数版面报道、评论,电视台新闻频道用数小时播放这些事件。政客们也纷纷就该采取的行动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就在巴以冲突爆发的同一周,联合国报告称,由于暴力事件,刚果民主共和国已有约700万人流离失所。然而,这一消息几乎没有引起任何波澜,尽管其涉及的人数远远多于以色列或加沙的死伤人数。

当然,这种影响也不应被夸大:尽管全球南方国家对西方的虚伪感到愤怒,但它们仍将遵循自己的利益,与美国和其他国家做生意。但和他们打交道并不会变得更轻松,我们喋喋不休地谈论准则、规则和人权时,他们可能置之不理。如果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中国视为与美国抗衡的有益力量,也不要感到惊讶。

总之,这一插曲不会损害美国外交政策能力的声誉。但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未能保持地区局势稳定、保护以色列人民生命安全,这一失误将永久玷污他的声誉。美国外交政策机构也没有预料到这场流血事件的发生,而且迄今为止,其反应也无济于事。

如果乌克兰最终惨败,加之这次失败的影响,其他国家质疑的不会是美国的信誉,而是美国的判断力,后者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如果其他国家认为美国领导人对事态发展有清晰的认识,知道如何应对,那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会关注美国宣称的价值观,他们也就更有可能听从美国的建议并跟随其领导。如果不是这样,为什么还要听取美国的建议呢?

(原文于11月8日发布在"外交政策"网站,原标题为:"即使巴以战争结束,世界也回不到过去了--中东最近的战争将产生广泛的地缘政治影响。" This War Did Not Start a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