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即将对中国采取行动,中方没有无动于衷,出手开始反制

2024-06-22 17:51  头条

最近的欧盟,正在走一条危险的钢丝;就在6月12号,欧盟委员会正式宣布,将会从下个月的4号开始,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中国商务部当即正面进行交涉,这个交涉并不是单纯地与他们讲道理,中国明确表明要反制。反制,就是大家互相算账,看你的得和失,以及我的得和失,这个账一算就明白,欧盟吃亏要大一点。

随后,这一事件引发了整个欧洲社会的关注,就连欧洲三大车企巨头宝马奔驰大众都迅速站出来反对,意思大概都是说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关税是错误的决定。

那么,欧洲三大车企为何如此反对给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呢?

欧盟目前面临一个进退两难的抉择:要不要在欧盟市场和中国市场之间进行一个取舍。眼下,欧盟汽车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远远超过中国汽车在欧盟市场的份额,如果欧盟采取行动,那么欧盟汽车公司可能会遭受更大的损失。但是,如果考虑到2030年,情况可能会发生逆转,届时中国汽车在欧盟市场的份额可能会超过欧盟汽车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这就让欧盟陷入了两难境地:是要现在,还是要未来?

具体而言,目前这些公司,尤其是高端汽车企业,在中国市场面临着不利的竞争局面,市场份额可能会持续下滑。如果中国对这些汽车采取与欧盟相同的反制措施,那么中国的高端汽车市场很可能会很快被国内企业占领,这将导致巨额损失。而目前欧盟能够限制的中国进口汽车市场规模也只有二三十亿美元。因此,这些公司坚决反对采取行动,这是理所当然的。

所以,当我第一时间看到欧洲三大车企集团发表的声明后,感觉他们很清楚厉害关系,生怕把帐算到他们头上。三大集团在中国深耕日久,获取了大量的利润和利益,很清楚中国的民情民意,第一时间表态,就想表达出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的感觉。他们真实的想法可能并不是不赞同欧盟的做法,而是担心欧盟的这个做法会对自己本身产生反噬。

那么,这次欧盟加征关税,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影响有多大呢?

实际上,加征关税并不会对中国汽车制造企业产生实质性影响,因为最终受损的只会是欧洲消费者。尽管这一举措看起来会提高中国汽车的售价,给传统汽车企业带来喘息之机,但欧盟不可能将征收的关税转化为对传统汽车企业的补贴。传统汽车企业本身就是大财团,给予它们补贴只会引来公众的指责。因此,这笔钱只能被用于其他用途,比如用于欧盟各国采购军火,这实际上是在削减欧洲汽车市场的份额,让别人来分享这块蛋糕。

可以说,这就是欧盟丧失自己的独立性,始终保持美国政策仆从的一种表现。虽然可能看上去所谓的加关税是"为了欧盟利益",大概率还是为了跟美国统一步调,大哥说要压制中国汽车,小弟随后跟着上。所以这种政策本质上还是政客利益大于国家利益的表现。

从欧盟的角度来说,加税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而且可能仅仅是为了对相关行业有个交代欧盟拟加税的方案披露后,今天新能源汽车迎来了上涨而不是下跌,这跟过去任何制裁和压制再小都能大跌不一样,主要是预期反而好了。加税的幅度相对较小,个人感觉不是因为中国不当竞争而是欧盟竟争不过,所以硬性拉高你的成本,从而使欧洲品牌劣势缩小。其次还是内部利益分配的问题,已经在中国汽车产业链上开始分一杯美的品牌肯定是不乐意加税的,而还是以「老欧美」自居的即将淘汰的品牌必然是欢迎这样的加税,所以会体现出内部声音较多的现象。

从我国汽车行业来说,算是不得不经历的一个阶段,但是问题不大。因为欧盟做不到像美国那样的霸权主义,所以既要像美国一样针对我们又做不到那样的令行禁止。所以我国汽车品牌按部就班的发展就好。而对于欧盟,我觉得我国应该分而击之,跟贸易谈判一样,分开各国谈判,不跟欧盟整体谈,欧盟这个体系,好就好在哪怕 99% 都同意,一票就能否决所有事。所以中国汽车产业链,既需要欧洲资本技术,也需要欧洲朋友,唯独不需要的,就是没事找事。

目前我国的贸易战和金融战算是打到新高潮了,熬过去大概率就是胜利。因为汽车产业的成本优势,和供应链能力在这里,新能源汽车以及光伏产业是绕不过中国的。而中国市场又足够大,给了我们反制的能力。与美国一统不一样,欧盟那么多国家实际上政出多门处处是相左,这也给了我们外交和反制裁的底气和空间。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