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孙燕姿"使用了孙燕姿本人的声音,这涉及侵权吗?国浩北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粟晓南称:"如果仅仅是音色或者唱腔,本身是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但是在商标法的规定当中,声音可以作为商标来保护。"
岳屾山称:"民法典里声音保护参照肖像权保护进行,而肖像权又有明确的规定不允许进行伪造,这可能会涉及侵权。另外,虚拟歌手可能会造成故意误导、混淆或者是形成假冒别人的名义等行为,可能会涉嫌不正当竞争。"
除了侵权之外
还可能涉及到法律与伦理问题
粟晓南介绍,其实生活中利用别人的声音进行欺诈的案例已经出现,"比如,一些不法分子抓取你的声音、模仿你的声音去给别人打电话或者发语音,别人误以为是你,这时不法分子要求他转钱,可能就会发生欺诈行为或诈骗行为。"
除了侵权行为可能出现,其实AI歌手以及由此可能扩展出的AI虚拟人背后还存在着巨大的伦理问题亟待解决。梁正举例称:"比如,AI用某个网红的声音去训练,然后同时跟很多人一起做情感交流,这就可能会产生很大的道德伦理问题,稍微处理不当就会踩到伦理红线。"
可以说,风口上的ChatGPT打开了人工智能的新大门,也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一段时间以来,关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以假乱真、数据泄露以及侵权的风险被进一步放大。针对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与管理,其实业界也在讨论。
梁正表示,今年4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是个很好的开始,但未来还需要对不同主体进行更加明晰的责任认定。"各个主体的分类责任要更清晰化,除了提供工具大模型基础服务提供商,使用大模型生成相关内容的生产者,把它发布在相关平台上的发布者等都要进行责任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