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二:"考试机器"
1994年生的吴谢宇,本来成长于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父亲是国企领导,母亲是中学老师,他自己成绩优异,后来被保送北大。
在看守所中寄给阿姨的信件中,吴谢宇称,从小他就极度自卑,总觉得:"我就是台'考试机器',除了考试,我什么都不会。除了能考第一名我一无是处,考第一名就是我对妈妈的唯一意义,是我让妈妈为我骄傲的唯一方式,考不了第一名,我就对妈妈没有意义了。"
在给舅舅的信中,吴谢宇说,他从小一听妈妈和别的老师说"小宇很乖,学习很有自觉性,一点都不用父母操心",就很开心,因为他觉得这是妈妈对他的认可,于是自己尽全力不让妈妈为其操一点心。
同时他也称,自己心中其实有很多痛苦、恐惧、难受、委屈、负面情绪,不知该怎么办,"但我不能对妈妈说一丁点,因为我不想给她加一丁点负能量和压力。"
吴谢宇说,自己很擅长读书考试,考了第一名就万事大吉了,同学羡慕,老师喜欢,爸妈为他骄傲。他说,用这第一名就足以对爸爸妈妈有意义,足以为爸妈争光,足以获得各种荣誉,足以掩盖自己的其他一切问题,似乎就成绩最重要,其他什么都次要。
初三那年,吴谢宇爸爸做了手术,身子有好了一阵。当时吴谢宇中考考了福州市第2名,暑假那天爸爸带他去英语培训班,大声和机构里的老师说:"我儿子是福州市中考第2名!"
"我看着爸爸,他脸上笑得自豪,他显得意气风发,仿佛病真的全好了。我好开心好幸福,因为我让爸爸为我骄傲了啊!"吴谢宇说。
那个暑假,吴谢宇和妈妈谢天琴走在学校里,别的老师看到他都会树起大拇指:"小宇考了市里第2名,真了不起!"
吴谢宇说,面对表扬他心里只有淡淡感觉,对自己极度失望不满:"为什么不能多考1.5分啊!只差一点就能状元了啊!"但对面老师接下来一句话让他开心得不得了,她带着羡慕的语气对谢天琴说:"谢老师你真有福气,生了个儿子真争气!"谢天琴笑着说:"哪里哪里。"
"我真的好开心好幸福啊,因为我终于让妈妈能开心,让妈妈为我骄傲了啊!"信件中吴谢宇说。
父亲的过世,让吴谢宇对于成绩的看法发生了改变。他说,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只能把全部力气全投到他从小唯一擅长懂得的事情--读书考试拿第一名。在高中他拿了一个又一个年段第一名,"但我再感受不到一丝一毫意义和快乐了,因为我觉得和爸爸死时的痛苦相比,再多的第一名都毫无意义"。
吴谢宇还发现,他拿成绩单和排名第一的条子回去,妈妈看了似乎再没什么开心和骄傲了。吴谢宇说,妈妈只是淡淡地笑了笑,和他说:"别读太累了,要注意休息,没关系的。"
妈妈的话让他感到失落、绝望、手足无措,连拿第一名都没办法让妈妈开心的话,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于是他更加钻牛尖、更拼命地读书。
吴谢宇说,高考自己"考砸了",虽然上了北大,但他总觉得妈妈对自己很失望。大学里他再拼命读书也拿不了第一名了,"我觉得我对妈妈的最后一点意义都消失了,大学里我一天天活得越来越累,越来越痛苦,越来越觉得没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