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中国外交干了两件世界瞩目的大事(4)

2023-04-07 10:35  北京晚报

(三)

两件世界瞩目的大事,都发生在4月6日的北京。最后,三点感慨吧。

第一,还是要拼经济啊。

我们看到,最近一系列领导人来访,德国总理朔尔茨来了,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来了,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来了,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来了,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来了……

如果不是突发重感冒,巴西总统卢拉也早来了。

现在,又是马克龙和冯德莱恩联袂而来,说明了什么?

至少说明了一点,中国的大国魅力,外交的魅力,市场的魅力。我们更要看到,德国、法国等国都带了庞大的商务代表团,冯德莱恩也明确说了,完全不赞同搞"脱钩断链"。

如果中国没有这么大的经济体量,如果中国经济没有蓬勃的活力,这些领导人会纷纷前来吗?

所以,对中国来说,还是要拼经济啊。强大而有韧性的中国经济,是我们最大的底气。

第二,这才是外交艺术。

让两个几乎战场相见的仇敌,在北京握手言和。很有意思的是,当初的沙伊秘密谈判在北京,现在的外长相见也是在北京。北京,成了中东和平的福地。

我们还要看到,欧洲领导人纷纷来华,一个重要的话题,就是和中国商量如何解决乌克兰危机。

这种紧迫感,我总觉得,还同中国领导人不久前对俄罗斯历史性访问有关。中国的劝和促谈角色,更给欧洲人极大震动,以至于不久前一篇西方媒体文章就感叹,欧洲领导人说:我们不能失去中国,文章中一句话还很有动感,"现在欧洲领导人正在预订飞往北京的航班。"

马克龙说得尤其更加直白:必须尽可能让中国站到我们这一边……所以,这一次,他特意邀请冯德莱恩和他一起去北京。

什么是外交艺术?这就是外交艺术。

第三,将朋友搞得多多的。

我们也不用回避,我们还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美国还在对我进行全方位的遏制、围堵、打压,但在这种背景下,一大批外国领导人来到中国,沙特和伊朗也在北京谈判、复交……

这就是中国外交的微笑攻势。

不是所有来的人,都与我们是老朋友。但来了都是客,哪怕有分歧,都很正常,我总觉得,见面沟通多了,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就是老交情了。

中国和法国,中国和德国,中国和欧洲很多国家,在乌克兰危机上,在很多问题上,其实是有共同利益的。欧洲毕竟是欧洲,欧洲毕竟不是美国。在涉及重大利益问题上,西方也不是铁板一块的。

我总认为,辱骂与恐吓绝不是战斗。善于斗争,有时是针锋相对,以牙还牙,但更多时候,还是要博弈,要自信,要从容,要有谋略,也要给对方转圜的机会和空间。

敢于斗争,更要善于斗争。将朋友搞得多多的,将敌人搞得少少的。这样的中国,何惧之有?

好一个春天里的中国外交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