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何不打算生育?这份统计局调查背后体现了什么?(2)

2023-03-29 13:56  澎湃新闻

而在"理想孩子数量"的调研上,1个孩子仍占上海常住人口理想孩子数的多数,占比为58.5%。2个孩子、3个及以上占比分别为36.7%、2.6%,理想孩子数为0的占比为2.3%。超七成上海户籍常住人口希望生一个孩子,近半数的外来常住人口的希望有2个孩子。

对于该项新数据的发布,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彭希哲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国家发改委等17部门于去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一老一小"的问题也是民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因而统计局调查市民对"小"的讨论、通过数据回应老百姓最关切的问题,是很自然的事情。

专家:生育内驱力不足问题凸显,对数据仍有待深入研究

"我们经常说育龄人群是因为养育负担太重不想生,你仔细看数据,占比不是很高。"彭希哲指出,数据的发布或可为相关部门制定下一步的配套政策提供参考,"比如担忧子女无人照料的占比不高。我们推进0-3岁托育服务、3-6岁学前教育的配套设施建设,主要是为了缓解子女无人照料的问题,因此对这个数据要有更深入地研究,以便更合理有效地探索这部分的服务接下去如何推行、布点,或者我们下一个着力点放在哪里。"

不过彭希哲也指出,数据中"对现状满意"的选项,问题的指向性略模糊,或可在未来的发布中呈现更细化的分析,"选择这个选项的人,我们很难判断他是否是丁克、已有一个孩子或两个孩子,所以才没有下一个孩子的生育意愿,事实上这几部分人群的情况和诉求很不同,我们很难判断更具体的原因,也难以做出精准的政策回应了。"

上海户籍常住人口和外来常住人口理想子女数的差异,彭希哲认为,也体现了地域间的生育意愿差异,比如像河南、安徽、苏北等上海外来常住人口较多的地区,观念上或许会更喜欢两个小孩,"值得注意的是,生育意愿不代表实际在上海生育抚养,很多外来务工人员会选择回到家乡生育,这也会产生很多留守儿童的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吴瑞君是人口学领域的专家,她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对现状满意"的人群比重接近一半,有些超出她的预料。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吴瑞君曾指出,生育问题要分"不想生"和"想生不敢生"两类来探讨,在她看来,"对现状满意"的人群与"不想生"的人群应是高度吻合的,体现的是当下社会生育内驱力不足的问题。

"不想生这中间的问题是很复杂的,应该是整体的原因,比如养育成本越来越高、生育给家庭带来的效益越来越小、自己在机会成本等方面的考量,综合下来,就会不想生或不想多生。"吴瑞君说。

吴瑞君指出,"想生不敢生"的群体还可以以问题为导向制定政策,但针对内驱力不足的问题,碎片化的政策很难刺激,因此应着力建立一体化的生育支持体系,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她曾提交《关于完善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化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提案》,呼吁按照群众多元化的生育需求,长远结合,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推进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建立。"生育文化的普及、就业环境的改善、女性友好育婴设施的建设、男性的育儿假等等,要全方位地去看待和推进这些问题,碎片化的政策现阶段能起到的效果已没那么理想,这个是我看到的生育的问题。"吴瑞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