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评论文章:瑞信面临破产,瑞士正陷入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危机之中

2023-03-23 10:30     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上周,瑞士信贷集团(Credit Suisse)游走于"暴雷"的边界,为阻止银行业危机蔓延,瑞士政府出面斡旋,推动了本国两家最大银行的收购交易案--瑞银集团(UBS)同意以30亿瑞士法郎(约合223亿人民币)的价格,收购其濒临破产的竞争对手瑞士信贷银行。

当地时间3月22日,《华尔街日报》发表了一篇长篇评论文章,剖析这笔交易背后的逻辑。文章称,与其说是瑞士政府"提议收购",倒不如说是对瑞银下达了"最后通牒",因为瑞信一旦"暴雷",对任何国家而言都是一场金融危机,而对瑞士更是"事关生死存亡"。

"瑞士几百年来培育出的经济模式和国家认同,是建立在维护世界财富的基础之上的。这不仅仅只是关乎一家银行(瑞信),瑞士本身也需要救援。"

文章点出事件严重性并指出,在瑞士央行向瑞信借款多达500亿瑞士法郎以增强流动性的同时,瑞银也担心自己在未充分了解瑞信资产负债表的情况下出手收购,会损害瑞士作为全球银行业中心的信誉。然而,收购最终还是达成。

说到信誉,瑞士第三大党、中右翼自由民主党(FDP)的领导人蒂埃里·伯克特(Thierry Burkart)直言,瑞信如若不被收购而导致破产,将会对瑞士的信誉造成长期的严重损害,"瑞信不仅是一家瑞士公司,也是瑞士人身份的一部分"。

值得观察的一点是,这篇文章中提到,除了在银行金融体系之外,瑞士在国际政治体系中似乎也正遭遇一场"信誉危机",而这一点,可以直接从俄乌冲突发生后的一系列事件中有所体现。

《华尔街日报》长篇文章截图

近期,美国的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纷纷倒闭,加深了全球层面的银行业危机,而当瑞信在3月15日披露其财务报告程序存在"重大缺陷",并呼吁瑞士央行"如有必要"提供金融支持后,此消息更是震动金融市场。

《华尔街日报》首先直言,目前尚不清楚瑞士方面是否已经完全控制住了损失,拥有两家世界级银行的瑞士,一直将瑞银和瑞信视为自己在全球市场体系保持地位的"万无一失之策"。而如今,随着通过如同"强迫结姻"的方式让两者仅剩其一,这也从根本上动摇了普通瑞士民众以及它们对本国经济和政治模式的信心。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OECD)反腐败部门前负责人马克·皮思(Mark Pieth)说:"如果把瑞士看作是一家大型银行,它出了问题怎么办?那么整个国家及其金融稳定性都将处于危险之中,这非常'不瑞士'(un-Swiss)。"

作为一个阿尔卑斯山地区国家,瑞士一直自认为是欧洲的"特例",是一个"中立"和"治理清晰"的"民主国家",其银行为各地投资者和全球富豪提供了"安全港"。瑞士的银行体系规模是其GDP的五倍,比大多数经济体都要大,而瑞银和瑞信合并后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则是瑞士经济规模的两倍。

然而,多年来,所谓的"瑞士例外论"已经被逐渐削弱。2008年之后,美国颁布法律,要求瑞士的银行将美国客户的信息移交给美国国税局,这对瑞士银行业的保密制度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同时,瑞士和欧盟的关系也很紧张,2021年5月,瑞士拒绝签署与欧盟的双边框架协议,并停止与欧盟就此协议草案继续谈判,这表明瑞欧双方针对该协议长达七年的谈判宣告失败。

位于苏黎世的瑞士信贷银行总部 图自视觉中国

去年俄乌冲突爆发后,瑞士捍卫了200年之久的所谓"中立政策"也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由于在欧洲邻国和美国拜登政府的施压下加入了对俄制裁阵营,俄罗斯的"不友好国家名单"中,瑞士赫然在列。而另一方面,瑞士又拒绝允许德国、西班牙或丹麦向乌克兰出口瑞士军事装备,这也惹恼了欧洲的一些人。

曾经,大国间为结束冲突而进行谈判,瑞士是不可或缺的斡旋场所,但在此次俄乌冲突中,其排位都已排到了土耳其之后。更让人唏嘘的是,瑞士似乎"两边不讨好",在与俄罗斯发展了数十年经济和外交关系后而关系变冷的同时,却也成为了西方的"负担"。

瑞士联邦前主席卡尔米-雷伊(Calmy-Rey)说:"我们现在面临两难境地,要让瑞士被承认为战略伙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美国驻瑞士大使上周则表示,瑞士当前正面临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因瑞信而遭受损失的外国投资者,正重新考虑他们的投资意愿。

《华尔街日报》指出,即使是在去年年底为进一步重组筹集了40亿美元的资本,但瑞信的股价仍仅有其账面价值的20%。去年秋季,在网络上对该银行健康状况表示关注的时候,客户从该银行撤资1200亿美元之多。

而其竞争对手瑞银,事实上也已经"未雨绸缪",准备应对政府提出的要求。毕竟,瑞银曾经"亏欠"瑞士政府,也曾是瑞士的"问题儿童"。作为瑞士银行和瑞士联合银行在上世纪90年代末合并的产物,瑞银在本世纪头十年的银行业繁荣期迅速发展,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因不良证券蒙受损失,最终是由瑞士政府纾困救助的。

当地时间3月19日,瑞士联邦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确认瑞士第一大银行瑞银集团将收购陷入危机的瑞士第二大银行集团瑞士信贷银行。图自澎湃影像

当地时间3月14日,在瑞信贷披露其财务报告程序存在"重大缺陷",并呼吁瑞士央行"如有必要"提供金融支持后,瑞信最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Saudi National bank)表态"不急于提供更多现金帮助支撑瑞信",这也让瑞信面临到的问题更加复杂。

3月15日,瑞士国家银行(SNB,瑞士央行)和该国主要金融监管机构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FINMA)发表联合声明称,表示"如有必要,瑞士央行将向瑞信提供流动性。"随后,为增强流动性,瑞信集团表示将从瑞士央行借款多达500亿瑞士法郎。

而在当地时间3月19日晚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瑞士联邦主席阿兰·贝尔赛(Alan Berset)表示,最近的流动性外流和市场波动表明,恢复市场信心已不再可能,有必要采取迅速、稳定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就是瑞银收购瑞信。"

当天,瑞银集团同意以30亿瑞士法郎(约合223亿人民币)的价格收购瑞士信贷银行,这项"历史性的交易"预计将在2023年底完成。同时,瑞士政府还承诺提供高达90亿瑞郎的损失担保,但前提是瑞银集团需自行承担前50亿瑞郎的损失。

瑞士财政部长卡琳·凯勒-萨特(Karin Keller-Sutter)强调,这不是救助,而是一个商业解决方案,"(瑞信)破产会对瑞士金融市场造成巨大的附带损害,并有着在国际上蔓延的风险。美国和英国非常感谢这个方案……他们非常担心瑞信破产。"

而针对这笔收购交易,《华尔街日报》最后则披露内幕称,事实上,瑞银集团董事长科尔姆·凯莱赫(Colm Kelleher)3月16日就已接到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瑞士央行和瑞士财政部这三方官员的电话,所传递的消息很明确:瑞银应当要收购瑞信,否则后者将会破产,而瑞银和其他银行也可能会因此而倒下。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