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30亿瑞郎收购瑞信,创2008年以来最大银行合并案(2)

2023-03-20 11:00  观察者网

随着本月硅谷银行倒闭引爆银行危机,全球投资者均开始重新审视银行系统,并将瑞士信贷放在了问题机构名单的首位,使得瑞士信贷的流动性急剧恶化。

在投资者看来,瑞士信贷多年来丑闻缠身,2021年两个关键客户格林希尔资本(Greensill Capital)破产和比尔黄(Archegos Capital Management)爆仓事件直接给瑞士信贷带来了约100亿美元的损失。

瑞士信贷大厦

尽管瑞信多次更换高管并承诺进行改革,但在投资者看来似乎收效甚微。

去年接手该银行的新管理层,其中许多人来自瑞银集团,他们试图在客户中开展安抚活动,并承诺进行重组,以扭转银行的局面。

去年秋天,该银行刚刚从沙特国家银行和其他投资者那里筹集了40亿美元的新股权,以资助一项全面的改革。

然而随着硅谷银行事发,客户成群结队地逃离,并在2022年的最后几个月里取走约1200亿美元的管理资产。

由于瑞信股价和债券价格加速下跌,它上周四从瑞士国家银行获得了500亿瑞郎(约530亿美元)的救命钱。

瑞士财政部长之前曾表示,提供给瑞信的流动性额度将增加一倍,以确保该银行能够生存到周末。

但瑞士官员以及美国、英国和欧盟的监管机构(他们都监督着该银行的部分业务)担心,如果不加以处理,该银行将在本周破产,而且他们担心崩溃的信心会蔓延到其他银行。

瑞士金融监管机构Finma称,瑞士信贷经历了一场 "信任危机"。它补充说,"即使该银行仍有偿付能力,也有可能变得缺乏流动性,当局有必要采取行动,以防止对瑞士和国际金融市场造成严重损害"。

Finma说,这些银行的业务将在周一正常开放,"没有任何限制或中断"。

根据披露的信息显示,监管机构和这两家银行之间的会谈始于上周三,当时监管机构对瑞信提出了两个选择:被瑞银收购或破产。

据一位熟悉此事的人士称,破产将对瑞士银行业带来一个长期的混乱局面,瑞银内部高管担心这将玷污瑞士银行业的整个品牌,因此同意了收购瑞信的谈判。

瑞士银行业的两大巨头被迫联姻是瑞银从未想过的事情。瑞士信贷有一连串的丑闻和问题,它的大型投资银行部门与瑞银多年来一直奉行的"轻资本"模式截然相反--后者是以管理富人客户的财务来赚取费用。

但瑞士信贷作为全球第五大财团,其非投行业务,尤其是财富管理业务对于瑞银极具吸引力。

瑞士信贷在亚洲拥有大量的财富管理客户,与瑞银在亚洲的类似业务和雄心相吻合。

考虑到瑞信是瑞银在瑞士当地银行体系中的主要竞争对手,很难想象两者的合并会通过本国和全球的反垄断审查。为了火线达成交易,瑞士当局特地批准了瑞银的反垄断调查豁免权。

尽管在收购案中瑞信股东被排除在外,但是他们依然在最后时刻试图争取了自己的利益。

据熟悉此事的人士称,周日,包括瑞士信贷最大的股东沙特国民银行在内的一个财团做出了最后的努力,试图维持瑞士信贷的存续。

该财团提出向瑞士信贷注入约50亿美元的建议。根据该计划,瑞信的债券持有人将得到充分保护,从而减轻市场对瑞信违约的恐慌情绪。

据这些人士称,瑞士部长们断然拒绝了该提议。

股东们的行动还是产生了一些效果。早些时候,瑞银仅提议支付约10亿瑞士法郎,或约11亿美元,而在股东的行动后,价格最终被提高到30亿瑞士法郎,以瑞银股票支付。不过,这还不到瑞士信贷上周五最后交易市值的一半。

除了股东,同样承受巨大损失的还有价值170亿美元的瑞信"AT1"债券的持有者。

2008年金融危机后,监管部门认为银行应该拥有更多自有资本而非通过融资来运营,创造了AT1债券。

AT1债券没有到期日,甚至在部分情况下无需付息,尽管他名义上是债券,但是受偿级别排在普通债券后,和银行股权一个级别,一旦银行陷入财务困境,这时它们就变得毫无价值。

瑞士信贷近167年的经营结束,标志着自上次金融危机以来银行业最重要的时刻之一。它也代表了本月早些时候硅谷银行突然倒闭所引发的银行业风暴在全球范围内造成的新的动荡。

与硅谷银行不同的是,硅谷银行业务单一,并且仅仅是一家区域性银行,而瑞士信贷作为全球第五大财团,在世界均有业务开展,业务种类多样且复杂,无论瑞信倒闭还是被收购,都将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

截至2022年底,瑞士信贷拥有5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和约50000名员工,其中16000多人在瑞士。它在纽约、伦敦和新加坡等城市设有投资银行部门,在北卡罗来纳州罗利附近设有运营中心,并在印度和波兰拥有数千名技术员工。

瑞银集团在全球拥有约74000名员工。它的资产负债表大约是其两倍,总资产为1.1万亿美元。吞下瑞士信贷后,瑞银的资产负债表将在资产规模上与高盛集团和德意志银行相媲美。

对于收购瑞信后是否会裁员,瑞银集团表示暂不评价,不过此前瑞士信贷已经宣布将裁员9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