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银行倒闭,暴露美金融体系深层危机开揭!(2)

2023-03-20 10:47  环球网

从美国2022年进入加息进程以来,美联储每一次大幅加息后,都会紧跟着美国国债被抛售的情况。尤其是进入2022年下半年,全球抛售美债的步伐明显加快了。

一般来说,遇到各国抛售美债时,美联储会通过购买与抛售美债的方式,调节美债市场流动性。

最近十几年来,美债不断打破上限的约束,美国通过印钱、发债,再通过发债还债的操作,已经自我循环成了无限膨胀的危险。

在此过程中也并非没发生过美债被抛售的情况,但是美联储都可以通过自己回购来兜底。

但现在,美联储的兜底措施不灵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冲击远未结束。

3月14日,美国公布最新CPI数据,2月CPI同比上涨6%,核心CPI指数为5.5%,相比于美联储2%的目标水平,依然高出太多。

也就是说,为了抑制顽固的通胀,美联储很大概率还会维持加息。这意味着,各国抛售美债的情况将进一步加剧,美国内部的银行挤兑风险将进一步上升,这些银行和金融机构也会进一步抛售美债。

美债成为了"烫手的山芋",而美联储为了维持缩表,却只能束手无策地看着。

危机出现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危机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特别是缺乏兜住底线的措施,往往会击穿预期。

作为一种用美元计价的资产,当美债在国际和国内被如此抛售,美联储又无法接手,长此以往,就可能引发美元信用危机。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杞人忧天。

但到底是不是杞人忧天,关键要看美国的控制能力,特别是兜底的短期措施失效时,从长期来看,是否具备控制美债规模的能力是重要的参考指标。

实际上,美国也曾短暂出现过国债规模缩减。

得益于90年代美国信息技术产业的革命性崛起,1998年,美国实现了60年代以来的首次财政盈余。美国政府杠杆率随之下降,美国国债的供给量开始收缩。

然而,财政平衡和债务规模的稳定,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此后,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产业"空心化"加剧,美国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整体放缓,金融业规模却不断膨胀。

当美国经济自身无法找到新的价值创造点,美国的经济增速早已无法赶上美国国债膨胀的速度,随后,美国再也没能控制住国债规模。

经济学者陈经给谭主讲述了一种未来的可能,这种情况下,各国不会再继续信任作为一种美元资产的美债,就会进一步间接削弱美元在各国外汇储备和国际交易体系中的比重。

日债和日元,就是典型的前车之鉴。

美债泡沫的破灭,已经浮现了征兆,而加息带来短期内利率快速上涨,只是让这个问题更加暴露。

这,或许才是连环"爆雷"背后,更令美国忧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