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消除人身损害赔偿城乡差异(2)

2023-03-08 15:14  鲁网

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

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该判处重刑的坚持依法判处。会同教育部等出台意见,依法严格执行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人员从业禁止制度。

家庭教育令督促甩手家长依法带娃

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通过家庭教育令督促甩手家长"依法带娃"。会同有关单位共同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积极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或遭受网络侵害。开展司法与行政、家庭、学校、社区保护联动机制试点,共同保护祖国的明天。

加大对家暴案件调取证据力度

人民法院努力守"小家"和谐、护"大家"安定,五年来审结婚姻家庭案件896.1万件。

会同全国妇联等深化家事审判改革,完善家事调解、家事调查、心理辅导等制度,健全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机制。加大对家暴案件依职权调取证据力度,及时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1.3万份,联动各方推动保护令落地执行。

支持老年人精神赡养请求

出台服务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司法措施,加强老年人权益保护,健全适老型诉讼服务机制。审理"空巢"老人、再婚老人赡养案,支持老年人精神赡养请求,让老年人晚年幸福自由受到尊重,让子女常回家看看成为自觉,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

依法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

人民法院依法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审结破坏军事设施、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破坏军婚等涉军犯罪案件2503件。如期完成涉军停偿司法服务保障任务,助力实现军队资产不流失、群众利益不受损。军事法院贯彻依法治军战略,推进军事行政审判试点。

全面推广涉军维权"信阳模式"、"鄂豫皖模式"。河北、安徽、湖南法院妥善解决边防战士家庭涉法问题,让保家卫国的边防官兵减少后顾之忧。

维护港澳台侨同胞合法权益

维护港澳台侨同胞合法权益。审结涉港澳台案件12.1万件,办理涉港澳台司法协助互助案件4.6万件,审结涉侨案件4.4万件。基本实现内地与港澳民商事司法协助全覆盖。出台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及前海、横琴合作区建设意见,服务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制定司法惠台36条,平等保护台胞台企合法权益。

推行跨境网上立案和涉侨纠纷在线多元化解,架起维护侨胞权益"连心桥"。举办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司法论坛,发挥中华司法研究会作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共同推动中华法治发展。

建成中国特色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

人民法院紧扣群众所盼所需,迎难而上,持续攻坚,一一破解难题。在全面实行立案登记制、破解长期以来群众解纷立案"门难进"问题后,还要让群众化解矛盾"事好办"。各级法院方便群众高效化解矛盾,贯彻"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要求,建成中国特色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提供菜单式、集约式、一站式纠纷解决服务,真正把方便留给群众。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真正实现为群众解忧、帮法官减负、让正义提速。

畅通司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加强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大力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10050个人民法庭扎根基层,充分发挥处在服务人民群众第一线的优势,积极促进城乡基层治理和平安法治乡村建设。

继承和发扬马锡五审判方式,内蒙古、重庆、西藏、甘肃、宁夏等法院依托马背法庭、车载法庭开展巡回审判,畅通司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吉林梨树、黑龙江建三江"田间法庭"守护"黑土粮仓",福建平潭"海岛法庭"服务海岛渔村向海而兴,云南西双版纳"国门法庭"保护边民侨胞合法权益,安徽安庆、新疆福海的人民法庭用"六尺巷调解法"、"冬不拉调解法"化解矛盾,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918万人迫于信用惩戒压力主动履行义务

五年来,人民法院受理执行案件4577.3万件,执结4512.1万件,执行到位金额9.4万亿元,2022年首次突破2万亿元。

巩固拓展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紧紧依靠党委领导,打赢为期三年的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2019年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报告基本解决难目标如期实现。持续巩固攻坚成果,保持执行工作高水平运行,努力兑现群众胜诉权益。

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对被执行人全国范围内16类财产一键查询、线上控制,累计查控案件8535万件次,有效解决查人找物难。网络司法拍卖成交超过2万亿元。为当事人节约佣金621.4亿元,有力破解财产变现难。

联合信用惩戒体系让失信被执行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918万人迫于信用惩戒压力主动履行了义务。在加强失信惩戒的同时,强化守信激励。浙江丽水法院邀请耄耋之年创业还债的守信老人为"诚信履行"代言,带动1260多名被执行人主动履行债务。

牢记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

人民法院牢记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始终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严格公正司法,守护社会公平正义。

全面排查1990年以来的1334.5万件"减假暂"案件,对存在问题或瑕疵的5.9万件逐案整改,加强减刑假释案件实质化审理,坚决防止"纸面服刑"、"提钱出狱"。

五年来依法纠正重大刑事冤错案件26件

人民法院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对冤错案件发现一起、查实一起、纠正一起,五年来依法纠正五周案、张玉环案等重大刑事冤错案件26件53人。"依法纠正冤错案件"写入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

支持见义勇为反对和稀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饱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契合时代发展需要,不仅应当融入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而且应该融入每一个案件裁判。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裁判,持续深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近年来,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朱振彪追赶肇事逃逸者案、医生电梯内劝阻吸烟案、小区保安陪同送医案、救助老人压断肋骨案,旗帜鲜明支持见义勇为,坚持反对"和稀泥",着力破解长期困扰群众的"扶不扶"、"劝不劝"、"追不追"、"救不救"等法律和道德风险。

消除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城乡差异

修改司法解释,将人身损害赔偿统一按城镇居民标准计算,消除城乡居民赔偿标准差异。会同中国残联等出台加强残疾人司法保护意见,加大对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保障力度。

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文书1.4亿份

以公开促公正树公信。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文书1.4亿份,访问量逾千亿次,中国庭审公开网直播庭审超过2100万场。越是公众关注案件,越是依法主动公开,让人民群众监督司法活动、见证司法公正,让热点案件审判成为全民共享的法治公开课。

五年来审结一审行政案件138.4万件

人民法院监督、支持依法行政。五年来,审结一审行政案件138.4万件,审查行政非诉执行案件107.4万件,强化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服务"放管服"改革和法治政府建设。

加大对房屋土地、社会保障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案件审判力度,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依法审理涉国有土地出让、政府采购、招投标、招商引资等行政案件,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促进诚信政府建设。

探索行政案件集中管辖,破除行政诉讼"主客场"现象。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天津、上海、浙江、山东、宁夏、兵团等法院加强行政争议多元化解中心建设,辽宁、吉林、河南、贵州、新疆等法院推动构建府院联动机制,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

实施140项改革举措

人民法院坚决贯彻党中央改革部署,实施140项改革举措,推动司法审判和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实现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深刻重塑。

在线诉讼缩短审理周期22天

全面推进智慧服务、智慧审判、智慧执行、智慧管理,建成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的智慧法院。智慧法院经受住疫情大考,新冠疫情防控以来全国法院网上立案2996万件、开庭504万场、证据交换819万件次、异地执行593万件次、接访15万件次,实现"审判执行不停摆、公平正义不止步"。

95名法官牺牲在工作岗位上

五年来,全国法院涌现出一大批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先进典型,2363个集体、2799名个人受到中央和国家机关表彰奖励。李庆军、胡国运、周春梅、魏晶晶、杨军、滕启刚、鲍卫忠等95名法官牺牲在工作岗位上,他们是共和国审判事业的忠诚卫士,他们用无私奉献乃至生命捍卫了公平正义。

以零容忍态度严惩司法腐败

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确保廉洁司法。坚持刀刃向内、刮骨疗毒,深入开展法院队伍教育整顿,坚决清除沉疴积弊和害群之马,一体推进顽疾整治和建章立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强化司法巡查、审务督察。转变司法作风,从最高人民法院到基层人民法院的院长、班子成员深入乡镇人民法庭驻庭蹲点。严格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以零容忍态度严惩司法腐败,坚持不懈涵养清风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