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军近年来将反登陆作为军备建设的重中之重。"风传媒"网站称,台军在演习中多次派出新成军的布雷艇到登陆海滩近岸布放水雷,以延缓"解放军登陆船团"推进速度;本不应出现在开阔区的攻击直升机也都被台军赋予了反登陆作战角色;台陆军近日还多次强调,最新"雷霆2000"多管火箭炮火力投射范围"足以覆盖滩头至泊地,能摧毁海上及登陆滩岸敌军"。
此外,近年台军强力改革的"后备教召",部分编成的后备部队也部署到滩头防线以"拦阻登陆之敌"。报道称,这些相关部署证明,台军当前战略思维正朝"不让敌登陆立足就算赢"的方向靠拢,因此反登陆作战重要性不言而喻。例如今年的"汉光39号"演习规划于5月兵推、7月实兵演练,并拟于台湾北部某滩岸实施联合反登陆作战演习。如今这不仅是"汉光"演习必备,就连台军各地炮兵部队的例行重炮射击,也都要与反登陆场景结合。
但当前台军这套反登陆战法的火力配置、部署方式早已经过时。例如台军当前把主战装备部署在滩岸,倘若没有掌握战场制空权,本身又无充分伪装或防护,"极易遭敌机一锅端"。目前台军大多数火炮都必须仰赖车辆拖曳,机动效率不佳。俄乌冲突的经验已经证明,缺乏战场机动能力的火炮生存力非常差。即便是台军那些能快速更换阵地的自行火炮也已服役多年,动力系统越来越老旧,如今在美国拒绝售台先进自行火炮的情况下,台军正面临"后继无车"的窘境。
台军还承认,尽管并非所有台湾滩岸都适合大部队登陆,有利于台军重点盯防"红色海滩",但拥有装备和兵力优势的解放军可能会多路齐发,让台军顾此失彼。"解放军靠近台湾北部登陆,能直指台北卫戍区和桃园机场;在台湾中部登陆,能威胁台空军清泉岗基地,并将台湾一分为二;从台湾东部登陆,能攻击原欲保存在花东洞库内的高价值武器装备"。报道称,解放军能够切割台军兵力调动,使每一处都得独立作战,"续战能量不乐观"。
而台军对这些弱点似乎并不重视。台湾《联合报》6日称,为了应对解放军坦克,台军在"云豹"装甲车基础上研制了搭载105毫米火炮的轮式突击炮,但它的车高超过4米,不但存在隐蔽性不足、被弹投影面积过大的问题,甚至超过了台湾地区的桥梁限高,这使得它根本无法快速跨区机动。
台军"仍停留在过去"
台湾"中华战略前瞻协会"研究员揭仲曾评论称,台军反登陆战法没有针对解放军及未来可能的战争形态进行调整,仍维持过去传统的战术战法。
揭仲认为,"随着解放军两栖突击舰、大型运输机、大中型运输直升机及特种登陆载具数量的增加,解放军会逐步具备将主力攻击部队透过空中机动等方式,跨越台军在海岸线的防御设施,直接投送在台湾本岛重要军事与政治目标附近的能力。"同时台湾本岛西部海岸线大部分已高度城镇化,在重要政治与军事目标比较集中的台湾北部地区更是如此。解放军登陆部队若成功突破海滩防线后,很快就会进入城镇作战。但相比解放军近年对城镇作战的日益重视,台军的战术与对抗训练多在野外地形进行,与主要的作战环境脱节。
其次,在被台军看作是反登陆作战王牌的炮兵部队中,多数火炮不仅性能落后,射击指挥自动化程度也逊于解放军。揭仲表示,台陆军大力打造的联兵营极力效仿美军,"但对于执行海外攻势作战,掌握战场空优且拥有强大空中支持与联合火力投射能力的美军来说,地面火力不足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困扰;对从事守势作战、可能要在缺乏制空权情况下独立作战的台军而言,这就是严重的缺失。"
揭仲认为,台军联合作战效能最令人忧心的还是C4ISR系统现代化程度严重不足。"解放军的指挥控制、精确火力打击和联合作战能力等方面均已超越台军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