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文汇报3月5日报道,在上海市卫健委、市中医药管理局指导下,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上海)牵头制定《2023年上海春季流感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提出了中医药对流感的认识,并针对成人和儿童制定了辨证论治的中药方药,推出流感防治的若干中成药和非药物疗法。
报道称,中医药认为流感属于时行感冒范畴,根据传统认识,诊治多采用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体系和治法,注重扶正和祛邪分期、分阶段联合应用。流感大多都有自限性,经一般对症处理和中医药干预后均可短期内痊愈。
这份方案制定了针对流感治疗的儿童中药协定方药和中成药,还提出了一系列简便验廉的中医外治法,家长还可以通过食疗,推拿、耳穴、敷贴和香佩疗法等外治法开展中医药干预,帮助孩子更快改善症状,早日恢复健康。
此前,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也制定了《2023年北京春季流感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要求各中医医疗机构要根据诊疗需求和医院实际,合理调配医务人员,适当增设流感专台门诊,按照固定处方预先调剂、集中代煎,尽最大可能减少患者就医排队。
同时,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还印发了《2023年春季流感治疗相关中成药推荐目录》,从疏风解表、清瘟解毒、疏风宣肺、化痰止咳、理气和中等多个方面推荐了36款适用中成药,包括连花清瘟胶囊等名列其中。
流感疫苗何时接种?
据新华社报道,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一科主任徐保平介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是最主要的抗流感病毒药物,目前最常用的是奥司他韦,需要在医疗机构开具处方购买,并遵医嘱服用。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徐保平说,尽管疫苗接种是预防流感病毒感染最好的方法,但在流感暴发时,不能采用疫苗预防的人群可采用药物预防,即对符合预防性用药指征的人员,建议在医师指导下尽早服用奥司他韦。
"建议10到11月完成疫苗接种。"据中新网报道,李侗曾建议首先考虑在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老人、孩子、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建议每年都接种。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管理与疾病预防控制处副处长主治医师崔璨则表示,疫苗接种后,两周左右可产生有效的抗体。如果正处于甲流流行期,及时接种疫苗也能达到一定的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