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苹果手机换成USB-C接口,原先Lightning接口的MFI体系是否也会失效?
"智能设备充电接口统一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梁宇彤表示,行业普遍认为,苹果手机数据线的MFI认证每年为其带来丰厚利润,如果充电产品都可以通用,必然影响苹果的配件销售。
据估算,苹果公司每年依靠"独树一帜"的Lightning充电线和MFI认证可赚几十亿美元。
项立刚认为,苹果大概率会将MFI芯片与USB-C结合在一起,做USB-C认证芯片。如果手机想达到全速充电状态,仍需购买原装或者取得授权的第三方充电配件。"接口可以统一,但要加上一把锁,以防止其他USB-C充电线适配苹果产品。"
私有协议让统一充电器变难
据悉,即便充电接口统一,快充协议的区别也使一个充电头、一根充电线为全部电子设备快充的实现变得困难重重。
记者前往小米线下门店了解到,小米13Pro的快充协议显示充电功率为120W,仅需19分钟即可充满。当用这款手机的充电器为vivo、OPPO等其他品牌手机充电时,那么至少1小时才能充满。
梁宇彤指出,同样采用USB-C充电接口,各企业快充技术还存在不互通、不兼容的问题,比如OPPO手机快充功率为100W,而小米手机用这套充电器可能只能达到10W的慢充功率。究其缘由,是近年来各品牌厂商百花齐放,形成了多种快充标准和协议。
比如华为采用SC/FCP快充技术,其中FCP协议采用"高压型小电流"方案,SCP协议则采用"低压大电流"方案。而vivo采用FlashCharge闪充技术,通过更高的充电功率实现较短的充电时间。
"由于各家充电器和充电线都是独立研发,从充电技术到零部件都不一样,因此各大手机品牌都推出了自家的私有协议,最终导致充电协议互不兼容。"梁宇彤说,当使用其他品牌充电器时,都只能进行小功率充电,严重影响用户快充体验,同时增加了产业链上下游研发风险与成本。
"快充协议不兼容,意味着要想获得手机厂商标定的快充效果,就要使用特定的充电头以及数据线。"项立刚对记者表示,这造成现在用户更换设备后,原有充电头、数据线大多闲置,造成巨大浪费。"有必要统一快充协议,实现各厂商之间快充的兼容。"他强调。
项立刚建议,推动行业的绿色转型,必须要加快统一充电接口标准和快充技术、快充标准的步伐,加快建设废弃充电器回收再利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