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上午,中国外交部正式发布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提出了尊重各国主权、摒弃冷战思维、停火止战、启动和谈、解决人道危机、保护平民和战俘、维护核电站安全、减少战略风险、保障粮食外运、停止单边制裁、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推动战后重建等12点立场,为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提供中国智慧。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乌克兰驻华临时代办张娜·列亲斯卡24日表示,中方的立场文件是"一个好兆头",但她同时认为中国应增加与乌方接触并"为结束战争做更多事情"。
俄方官员则对中方立场表示赞许。俄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阿列克谢·切帕24日对俄链接网(Lenta.ru)表示,这是一份"非常经得起验证的文件"。"它符合所有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应该得到联合国宣布的权利和义务的保障。"他说,"任何人都很难无视中国对解决这一冲突的可能性的看法。文件中许多要求源于我们在2021年底提出的安全保障。"
如果中国决定以这种方式表达立场,将产生深远影响……当今世界上的任何问题都离不开中国,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拥有自主全球政策的全球化国家。"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23日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指出,中国人做事一向谨慎小心,中方决定发布立场文件是"不寻常的一步"。他认为,如果不听取中国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的立场,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波兰总统杜达24日被当地媒体问及中方文件也表示,谈判"永远是通往和平之路",他赞同泽连斯基提出与中方官员会面的看法。"你不能低估这样一个强大伙伴兼大国,也就是中国。"杜达说。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评价称,中方"提出了通往和平的道路",英国《卫报》则认为中国"加强了对冲突的参与"。《卫报》注意到,该文件没有针对冲突中的某一方提出建议,而是呼吁各方"保持理性和克制",并"严格遵守国际人道法,避免袭击平民和民用设施,应保护妇女、儿童等冲突受害者",还包括"反对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的强烈措辞。
《卫报》还在报道中指出,文件中的部分措辞似乎是针对西方的。中方第二点立场中警告"地区安全不能以强化甚至扩张军事集团来保障",这显然是指北约,第三点立场敦促各方"不拱火浇油,不激化矛盾",则指的是美国。
英国《卫报》报道截图
《华尔街日报》在报道中提到了中国学者对该文件的评价。报道援引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问题专家金灿荣的公开表态说,在俄乌问题上,中国政府始终在政治、外交、军事上保持中立、坚持劝和促谈的立场,但美国则"为了一己之私,不断在拱火和火上浇油","所以在俄乌冲突一周年的时候,中国政府很有必要重申一下自己的立场"。
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展开欧洲访问之旅,不仅在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会见了乌克兰外长,还将此行最后一站设在莫斯科,与俄总统普京、外长拉夫罗夫会面。俄《商业咨询日报》21日称,王毅是带着中方关于乌克兰危机的"和平方案"访问莫斯科的,因此备受各界关注。
据中方会后公布的声明,中俄双方在会晤期间就乌克兰问题深入交换意见。王毅表示,赞赏俄方重申愿通过对话谈判解决问题。中方将一如既往秉持客观公正立场,为政治解决危机发挥建设性作用。他强调,形势越复杂,越不能放弃和平努力,希望各方克服困难,继续为对话谈判创造条件,寻找政治解决的有效途径。
俄罗斯外交部也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中方官员向俄方介绍了中国对乌克兰危机根源的看法,以及政治解决危机的方法。此外,乌外长库列巴21日在一场记者会上透露,王毅已与他分享了"中国和平计划的关键细节",目前乌方正等待具体文件的送达,"一收到文件就会仔细研究并得出结论"。
莫斯科国立大学亚非国家研究所所长马斯洛夫认为,对许多欧洲国家来说,俄乌停战的想法正是他们所希望的;但对美国来说,中国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加大力度劝和促谈,是一个令其非常痛苦和尴尬的话题,因为美国担忧中国可能因此提高自己的声望。
2月24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在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一周年之际,中方全面系统地阐释有关基本立场主张。愿在此基础上,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为推动乌克兰危机政治解决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