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出现发烧是新冠吗?
甲流、诺如病毒感染进入多发期
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胡洋在2月18日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表示,发烧患者每天都有,并未感觉到近期在数量上有明显增加。而且,发烧也不一定就和新冠或其他感染性疾病相关联。
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不完全梳理发现,近期多地都报告了流感、诺如病毒感染的病例,而发热也是这两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月14日发布的《诺如病毒胃肠炎健康提示》中也提到,一般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节。人群普遍易感。常见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导致发热的原因,并不能说现在发热就一定代表'阳'了。"胡洋医生总结。
如果出现发烧该怎么办?
测抗原,及时到医院检查
既然目前的发热可能是新冠、流感、诺如病毒等多种原因导致的,那么如何判断自己到底属于哪种情况呢?
胡洋医生表示,"如果出现发热的话,大家可以先测一下抗原,看看是否呈新冠阳性,而至于其他的还是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专业检查。"
"不过,就我目前所注意到的,并没有感觉到医院门诊的发热患者数量出现明显增多。即使真的出现流感流行,有关部门也可以通过对医院系统上报信息分析而取得相关数据,所以大家可以放心。"胡洋医生表示。
国家卫健委发布学校新冠防控指南
经历了"疫情转段"和"超长寒假",近日,各地中小学陆续开学,多地发布学校开学要求和工作安排。记者注意到,近日,多地教育部门转发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中的《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该《指南》要求,没有疫情的学校,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疫情流行高峰期间,中小学校、幼儿园采取严格的封闭管理,高校可实施分区管理。师生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不带病到校工作或学习。如检测结果确认感染病毒,须如实报告学校,延迟返校。师生入校时测量体温。学校在校舍入口、楼梯入口、电梯入口等位置摆放共用消毒用品,食堂餐桌安装隔板,学生错峰就餐。适当减小班额,加大桌椅间距。细化校内感染者分级诊疗办法,各级各类学校储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症治疗药物、抗原检测试剂,以及常用防疫物资。不组织康复期的师生参加剧烈运动。
《指南》明确,高等学校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除跨地区返校入学确有必要外,高校师生出入校门和校园公共区域不要求提供核酸证明。高校校医院设立发热门诊,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师生出入校门不再提供核酸证明,当感染者占比较大时,可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停止线下上课、实施线上教学。同时,落实晨午检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制度等。
各地要求学生返校前开展为期一周的健康自测
对此,从幼儿园到中小学到高校,多地学校在近日陆续发布开学通知,并明确返校要求。湖南省直机关第二幼儿院2月5日发布的开学通知提到,该幼儿园2月6日正式开学,根据《关于做好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开学返园前一周,师生居家每日开展测量体温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临床症状观察等健康自测,并填写《2023年春季开学健康监测表》,于报到时交给班级老师。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的,建议其完成两次抗原或核酸检测(两次检测时间需间隔24小时),如检测结果确认感染病毒,须如实上报,并延迟返园。
绍兴市阳明小学2月4日发布开学通告称,2月6日各年级错时报到、开学,师生返校前要做好体温监测,返校当天须提供《一人一表》。开学前一周,师生开展发热、干咳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监测,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疑似症状的,建议及时就医并在家休息。开学当天,将《学生"一人一表"登记表》交班主任。请家长、师生务必配合学校防疫工作,严格落实开学后每天的居家健康监测,因病缺勤及时报告症状、病因,履行复课查验,及时准确上报相关信息及数据。
杭州师范大学东城中学2月4日晚发布开学返校通知称,2月6日,一年级到九年级各年级错峰开学报到、放学,全体师生员工自返校前一周起每日开展测量体温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临床症状观察等健康自测,以及返校注意事项;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应进行抗原或核酸检测,如实填写《健康异常情况填报表》报告学校,如检测结果为阳性,延迟返校返岗。师生员工入校时仍需测量体温,学生刷脸进入校园。
华南理工大学2月4日发布2023年春季学期学生返校通知称,离校学生错峰分批返校,因参与重大科研项目、毕业求职、重要竞赛备赛等特殊原因申请提前返校的学生,经审批同意后返校;其他学生,省外返校的2月17日返校报到;省内返校的2月18日返校报到。全体学生做好自我健康监测,返校前须至少连续7天在"My Pass系统"的"健康填报"模块如实填报个人健康状况。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应进行抗原或核酸检测,结果异常的,须如实报告院(系)并延迟返校。连续7天完成"健康填报"后,在"My Pass系统"提交返校申请,学校审批通过后,凭"已同意返校"页面进入校园和入住宿舍。学生返校前须向院(系)如实报备个人新冠疫苗接种、新冠病毒感染等情况。
各学校按照人口总数动态储备药物
1月18日,韶关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春季学期学校开学有关工作的通知》。韶关市教育局要求,学校要组织工作力量加强师生日常健康监测,提醒督促师生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不带病到校工作或学习。开学返校前一周,学生居家每日开展测量体温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临床症状观察等健康自测,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要检测抗原或核酸,如检测结果确认感染病毒,须如实报告学校,延迟返校。师生返校后连续7天开展健康监测,尽量减少聚集性活动。此外,在药品和防疫物资储备上,韶关市教育局要求,各学校按照人口总数的15%-20%动态储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症治疗药物,包括退烧、止咳、止泻等药品。
1月30日,贺州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春季学期中小学、幼儿园开学工作的通知》。在疫情防控方面,贺州市教育局要求做好师生员工开学前7天每日居家健康监测。还要加强药品物资储备,要加强卫生室(保健室)建设,储备感冒、发烧、腹泻等必要的对症治疗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