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军评:“胜巴平华”,印度空军的“国机国造梦”能实现吗?-王世纯

2023-02-19 12:59     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王世纯】

本周,印度第14届班加罗尔航展闭幕。随着巴基斯坦空军和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空军加大换装力度,印度空军如何更新其空军机队应对东西两条战线的压力,成为外界关注的重点。与此同时,在特别军事行动接近1周年之际,俄军在乌克兰境内进行了新一轮的增兵,俄军是否会在近期发动攻势也变成值得讨论的话题。

有梦是好事儿

470架国产战机"平东胜西"

在印度班加罗尔举办的印度第十四届航空航天博览会在华丽的战机表演中走向闭幕。持续5天的航展,共有来自98个国家和地区的七百多家公司及代表团参加展会。美俄等航空强国也借着这次航空盛会展示自己最新锐的航空力量: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首次派出4架F-35战斗机参战并计划进行飞行表演;美国空军B-1B机队飞越航展现场;俄罗斯携苏-57E全尺寸模型和苏-75模型在现场推销。

尽管美俄欧等航空强国携主力战机你方唱罢我登场,但印度早已不再是那个有利于航空公司搞"卖方市场"的"冤大头"国家。当下印度军事进口逐年降低,外界更关心的是印度本国的航空制造计划。

近年来,莫迪政府高举"印度制造"的大旗,印度军方开始正式推动武器装备的国产化。而班加罗尔航展由于其特殊的地位,也成为印度军事工业部门和企业展示印度"国机国造"的窗口。也因此,无论是印军展出的改进型现役装备,还是印度工业部门推出的各种已经研发或者计划研发的新型装备,都是外界观察印度空军发展方向的机会。

引人注目的F-35表演 图源:社交媒体

当然,莫迪本人在航展开幕式高调宣传要"加强军事出口",深谙"打铁必须自身硬"的印度斯坦航空工业(HAL)也不负众望地在航展现场画下了新的大饼。印度斯坦航空工业董事长兼董事总经理阿南他克里希南(CB Ananthakrishnan)在接受采访时证实,印度计划制造470架"国产战斗机"。其中,着470架国产战斗机包括印度空军的133架"光辉"Mk-1A战机(比原定合同83架额外增购了50架)、108架"光辉"Mk-2战机、126架"先进中型战斗机:"(AMCA)和海军的100架"双发舰载战斗机"(TEDBF),其中首架"光辉"Mk-1A计划于明年2月交付。

对于印度这么一个国家而言,官宣"采购470架新型国产战机"的新闻多少带点"印式豪言壮语",容易引发外界质疑。但对于印度空军而言,在长达10年甚至20年时间里采购470架战机并不算什么过于离谱的新闻,相反这还是印度空军的硬性需求。因为当下,印度空军正同时面临来自中国和巴基斯坦一东一西极大的军事压力,采购新型战机更换其老旧机队是印度空军最迫切的任务之一。

印度空军机队全家福 图源:社交媒体

印度空军遭受的重大压力首先来自强大的西部战区空军,由于印度民粹主义催动的军事前进政策,印军自2017年以来在我西部边境进行多次挑衅,而挑衅幅度之大,一度到了让我军为全面冲突而进行专项战备任务的地步。在印军持续的挑衅下,我西部战区空军驻地分散、前线场站少、防空雷达力量分撒、机队现代化程度低等一系列问题暴露了出来。西部战区的前身兰州军区长期是我空军布防的弱势区域,在上个世纪末印度大量换代三代机的情况下,兰州军区的空军甚至一度只能靠4个团的歼7和一个团的歼8对抗印军。

不过士别三日,西部战区空军自2019年就获得了换装的高优先度。如今,西部战区的歼击机已经实现了尽可能的重型化,曾经被印度方面智库在2020年局势紧张之际嘲笑的一些二代机部队如今已经实现了二代机到五代机的跨越。西部战区的空军力量前所未有地增强,是印度空军近年来加大焦虑的根本。

歼7改装歼20的某部

而印度空军的老对手--巴基斯坦空军近年来机队也在进行有序更新。在2019年的"227空战"以后,印度空军当时手里的几种主力机型--苏-30MKI和幻影-2000被证明无法有效压制由F-16和JF-17BlockII组成的巴基斯坦空军战术机队。而在这三年时间里,巴基斯坦空军又稳定获得了航电水平更加先进的歼-10CE战机和JF-17BlockIII型,这些战机可以装备3个中队,与此同时印度空军仅仅获得了2个阵风中队。可以预测到的是,随着印度持续的进攻政策,巴基斯坦也可以在未来获得更多的先进机型,甚至在新中队改装效率上逼近甚至超越印度空军。

对于印度而言,当前的航空力量对比,仅从军事角度上来讲,类似于2010年的中国空军。彼时的中国空军四代机队虽然数目不小,但部分机型如歼11A和早期苏27已经开始日益落后;中国空军的先进机队规模虽然绝对数量多于周边任何一个国家,但由于需面对多个方向的挑战,一旦分兵在数量上就会被周边压制。此外,当时的中国空军还有数量庞大的老式二代机部队,虽然数量上不超过整体机队的一半,但由于机龄的老化这些部队即将无机可用。同时,周边国家换装五代机时代带来的压力已经迫在眉睫。

在"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的情况下,印度现在的发展方向自然会和当时的中国空军靠拢。在具体选择上,一方面印度要提高国产化战机的数量和质量,因为随着俄乌冲突的继续,印度只能通过攻关国产化战机的方式,实现机队质量大幅度更新。此外,印度在计划采购的机队数量上,也试图在数量上压制巴基斯坦空军,同时能做到分兵面对西部战区不吃亏的地步,做到"平东胜西"。

但对于印度空军来讲,当下印度空军不仅没有质量优势,数量上还有面临老飞机退役带来逐年减少的问题。印度空军在2015年还有多达39.5个战斗机中队,但如今随着米格-27、米格-21等老旧苏联战机的退役,印度空军中队数量已经减少到30个。

当下,印度空军拥有2个阵风中队、12个苏-30MKI中队、4个米格-21中队、2个米格-29中队、3个幻影-2000中队,5个"美洲虎"中队和2个LCA中队,呈现出"新老并存"的态势。而印度的老战机的换装压力极大。印度空军计划在2025年之前全部淘汰米格-21的这种老式战斗机,与此同时,5个"美洲虎"中队也可能在2028年退役。这样一算,印度空军在5年后,其战斗机对规模总共就只有25-26个中队了。这还不算幻影2000、米格-29等即将寿终正寝的早期三代机。

仅仅从换装退役战机而来看,印度空军就面临着多达10个中队的迫切换装压力,如果算上之前退役的数个米格-27中队,则印度空军需要在短时间内获得超过15个中队的战机。一般而言,印度一个中队装备18架战机,那么印度空军当下需要至少270架先进战机。此外,面对日益强大的巴基斯坦空军和解放军西部战区,印度计划扩军至42个空军中队,这意味着印度空军至少还有获得另外10个中队压力。而印度空军的外购计划只能满足6个中队(包括1个海军中队)。

在这样的情况下,印度决心采购470架国产战机--也就是接近26个中队的国产战机也不足为奇。因为即便这470架战机按时交付,加上外购一些战机,印度空军在2035年的最终状态可能是14个苏-30 MKI中队、2个幻影2000中队,2个米格-29中队、12个LCA光辉中队、2个阵风中队、6个AMCA战斗机中队,以及4个TEDBF舰载机中队--这并不是一个过于夸张的数字。

虽然压力很大,但印度军方的采购计划为印度航空工业提供了的市场机遇。而印度的国产战斗机研发计划,如今看来也有一定的科学性。

在印度采购百余台F404发动机以后,美国通用公司正在向美国政府提出申请,以获得为F414发动机在印度生产更多技术共享的授权。对于印度而言,尽管当下的战斗机研制项目多,但其核心动力子系统则几乎全部依赖印美联合生产F414发动机。保留无尾三角翼气动增设配全动鸭翼布局的前提下,改用F-414发动机;而AMCA、TEDBF两款下一代战机也基本有采用双发美制的F-414发动机的方案。在这样的情况下,印度航空工业有限的研发队伍虽然同时研发4款战机,但整体研发进度并不会互相干扰。

在解决动力系统以后,AMCA的设计愈发科学

这有点类似于10年前我国的航空工业。彼时我国航空工业虽然同时担负歼-16、歼-10C、歼-15和歼20的研发,但我国几款战机的核心动力系统基本上都依靠终于成熟的"太行"系列发动机,因此没有互相干扰,几款战机几乎都是同步列装给了人民空军。

对于印度而言,其特殊地缘形势导致其不需要花费太大力气研发"工业明珠"--航空发动机。印度的战斗机项目也遵循一个小步快跑的原则:先是研发仅仅升级航电子系统的"光辉MK1A";随后研发升级发动机的"光辉MK2";最后研发五代机入门水平的双发机AMCA和TEDBF。如果一切顺利,那么印度在2020年代后半段机队"蓬勃发展",大幅度扩张机队规模质量也在预期之内。

但我们讲,航空工业最讲究的就是项目管理,而一个国家大型工程的项目和这个国家的综合治理能力息息相关。而印度这个国家尽管在莫迪时代有了一定的政策一致性,其国家制度带来的不确定性依然会影响印度航空项目的项目管理。

举个例子,在本次班加罗尔航展上,HAL展示了一种非常离奇的战斗教练机设计--HLFT。对于这款长相酷似"东风113"的战机而言,无论是带隔板的半圆进气口、毫无翼身融合的后掠机翼、尾翼和蜂腰,无不透露着上世纪人类未搞懂战机面积率时代的古朴设计。这样一种极为落后的设计甚至让人想到了印度HF-24风神战斗轰炸机。但对于HAL来讲,这样一款落后设计确实能在大资本寡头的注资下快速研发,抢占机队市场,而且很容易让米格27机队和"美洲虎"机队退役以后的印度空军"病急乱投医"式地去采购。尽管印度空军规划的宏伟蓝图足够科学到值得我们去重视,但印度能否真的能按照科学发展的道路一路走下去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俄罗斯会发动周年攻势吗?

本周,是俄罗斯发动特别军事行动的第51周,距离俄乌冲突一周年的日子仅剩5天。俄军在经历2022年最后一个季度的被动以后,终于开始转守为攻,乌克兰战场的新形势也朝着不利于乌克兰的方向发展。在俄军近期啃下多个乌军据点以后,不管是乌方还是西方都发出了"俄军将要全面发动大反攻"的舆论声势,大有一种"去年2·24重演"的阵仗。俄军是否会在近期发动的攻势变成了外界关注的话题。

首先,通过开源情报可以知道的是,俄军确实近期进行了增兵,而且在库普扬斯克、克里米纳、顿涅茨克西北的阿特木斯克(乌称巴赫穆特)、顿涅茨克西南的马林卡、扎波罗热乃至赫尔松方向都发动了攻势,占领了部分乌军据点,打击了乌军人力和技术装备。这一点也可以通过双方国防部的战报交叉印证。

具体到俄军部署上,在红利曼和库普扬斯克方向上,俄军进行了大规模的增兵,在斯瓦托-克里米纳部署有3个摩步师(摩步3师、摩步144师、摩步6师)、一个坦克师(近卫坦克90师)、一个空降兵师(近卫伞兵76师)和一个摩步旅第74独立近卫摩步旅。除了俄罗斯正规军,这个地区还有一个卢甘斯克人民军旅、5个预备役BARS团。在斯瓦托瓦往北,俄军第1坦克军下辖的部队部署在其中一个方向,其中塔曼师4个团的番号都在战报中有所提及。

尽管俄军在这个方向集结了高达5个师又数个旅的兵力,但和过去一样,俄军依然是以BTG作为基本战术单元,这个方向的BTG数量大约为20个左右,其兵力和乌克兰正面8个旅数十个营类似。在这个方向上,俄军对库皮扬斯克地区和克里米纳方向发动了攻势,向前推进了3公里左右。

斯瓦托瓦-克里米纳防线的俄军部署图,目前俄军朝着南北两个方向缓慢推进 翻译感谢微博@蜗牛柯基

在往南线,就是阿特木斯克地区,从阿特木斯克以北10公里地域到阿特木斯克往南10公里地域,分布着"瓦格纳"集群的12个攻击群。瓦格纳的攻击群人力略多于BTG,但技术装备少于BTG,其整体人数会比俄军12个BTG要多,因此阿特木斯克地区也是俄军人力最密集的地区。尽管瓦格纳总裁多次抱怨俄军支援不力而且抢功,但是俄军确实在此地进行了支援,部署第106空降师的3个团。以东出现第7空中突击师师部,估计是协助瓦格纳攻击集群进攻阿特木斯克以南补给线重镇的伊万尼夫斯克方向。

瓦格纳在本月拿下了帕拉斯科维夫卡和红山村,其中帕拉斯科维夫卡歼敌较少,红山歼敌较多

阿特木斯克地区,瓦格纳基本切断了三条公路 翻译感谢@蜗牛柯基

再往南的顿涅茨克地区,顿涅茨克人民军的主力收缩到了顿涅茨克城附近,在阿夫迪夫卡等地继续和乌军进行炮战,放弃了攻坚。在顿涅茨克城的南方,俄罗斯摩步150"柏林"师继续在马林卡地区进行攻坚。该师在换装T-90M以后一直在轰击乌军高层住宅区,在本周才开始对马林卡周边据点进行包抄。

弗勒达保持了来自俄东部军区的5个旅,包括东部军区第36集团军第5近卫坦克旅、东部军区第29集团军第36近卫摩步旅;东部军区第68军第39摩步旅;太平洋舰队第40海步旅。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在基辅西部格斯托梅尔方向试图进攻基辅的V集群,这些部队接替了海军步兵155旅、第37近卫摩步旅和顿涅茨克内务部部队的进攻行动。

尽管番号众多,但和此前不同的是,这些部队依然是以一个旅整合一到二支BTG的形式部署的,而俄海军步兵155旅此前是以整旅的形式部署的。即便如此,俄军在此地也增加了数个营级战斗群,占据了兵力上的优势。

为了应对弗勒达地区的攻势,乌克兰曾经尝试集中包括两支独立炮兵旅在内的兵力重创试图跃进的俄军两支部队。并且确实对第37近卫摩步旅和哥萨克志愿者营的机械化装备进行了打击,不过可能是为了打击海军步兵威名,乌克兰方面在宣传中将损失归结到了海军步兵155旅的头上。

扎波罗热以南部军区58集两个师摩步19师和42师,和东部军区35集两个旅38旅和64旅为主,这些部队在乌军增兵之前曾经一度向前跃进到库班地区(一个同名小镇),但在乌军增兵以后暂停了攻势转为防守。到目前为止,此前在赫尔松地区奋战的海军步兵810旅、近卫岸防126旅和空降军的45旅、83旅等依然还在休整。不清楚番号是否调离赫尔松。

可以看出,当下在整个乌克兰战线,俄罗斯的正规军时隔几个月以后又开始以师为单位重返乌克兰战场,起部署的营级战术力量相较去年12月大幅度增加。与之相对地,乌克兰方面继续在全线保持大量旅级部队接触俄军。

自开战以来,乌军有超过100个旅级单位番号先后出现在战场上。在上个月的这时候,在整个阿特木斯克地区南北方向,乌军有番号的73个作战旅中有超过50个部署在阿特木-顿涅茨克方向以保持兵力密度。随着俄军增兵,当下在整个800公里接触线上,乌军再次选择了"一线平铺",在战场上活跃约包括7个炮兵旅、4个坦克旅在内的65个旅,其中一半以上的部队都是战后组建的三位数番号国土防卫部队部队。这些旅在上个月大部分以战斗群的形势存在与瓦格纳攻击群进行"轮战"。但随着俄军在全线进行增兵,

随着人力损失的继续,乌克兰继续在新组建部队,以试图用数量维系战线。而乌军大概有30个旅级单位撤出了前线,失去作战能力或返回后方进行修整。与之相对的,乌军正在组建22个新的旅级单位,其中包括8个来自警察系统的旅。对于一个国家政权系统而言,动用对内维稳力量组建野战部队是一种得不偿失的选择,乌军现在动员警察队伍,可以部分说明乌克兰目前人力动员出现的一些问题。

不过,乌军也在北约帮助下组织一些有战斗力的旅,包括以西方坦克为主要作战力量的坦克第5旅和全部装备西方军械的两支轻型突击旅--空突47旅和48旅。美军目前提供给乌军的机械化作战力量大部分将集中于这些新组建的旅。可以判断,这些装备西方坦克的攻击力量将作为一支"突击矛头",发挥救火队和突击队的功能。

乌克兰老乡正在学习如何驾驭豹2坦克

在看完战场部署一下以后,我们可以对当下的俄乌战场态势进行一定的感知,俄军确实在近期进行了全线的增兵,并且有发动新一轮攻势的意图。与之相对的,乌军在经历了长达半年的消耗以后,原先外界预计的"扎波罗热劈入作战"已经不可能发生了,因为乌军抽调了扎波罗热作战集群投入到阿特木斯克的绞肉当中。此消彼长之下,俄罗斯在部分地域甚至重新拿到了技术装备乃至人力上的数量优势,这为俄军发动进攻创造了条件。

但笔者判断,俄罗斯不会发动大规模的师旅级以上的攻势,这主要是有以下3个原因。

首先,俄罗斯地面力量补给受限,发动攻势的能力变得有限。俄罗斯的机械化纵队依赖铁路进行补给,在丢掉库皮扬斯克以后,俄军所有的攻势都是离心发动进攻。

当下俄罗斯陆军的三条补给线--梅利托波尔到扎波罗热线、马里乌波尔到顿涅茨克线和瓦卢易基到库皮扬斯克的补给线--全部依赖公路进行运输,而其运输线距离后方往往有着接近100公里,这严重影响了俄罗斯地面力量获取物资的效率。此外,乌军的纵深打击武器也让俄罗斯陆军囤积进攻用弹药变得困难。

当下,面对缺乏实时情报的乌军,俄军更换了炮兵战斗策略,往往是后方运来一个基数弹药,当场就基本消耗掉一个基数弹药,不给北约卫星更新其地理态势的机会。这显著降低了俄罗斯炮兵部队的损失,但代价就是俄军无法像攻击北顿涅茨克城一样肆意挥洒弹药。

其次,俄罗斯陆军的弹药生产已经不足以支持俄军出动十几个师发动大规模攻势。当下俄军继续在800公里长战线上维持超过30个炮兵营的炮兵兵力向乌军挥洒弹药,但俄罗斯手里握有的"苏联遗产"是有限的。尽管俄军可以继续启用"苏联遗产",且俄军的弹药生产能力强于美国,但无法支持俄罗斯持续的一天数千发的消耗。

另一方面,对于现代战争而言至关重要的精确制导弹药方面,俄罗斯虽然在去年下半年实现了制裁后精确制导武器的扩大生产,但其产量也不能说奢侈到在几条战线并用。虽然俄军的精确制导生产能力已经超过了西方的预计,造成了乌方极大的损失,甚至弥补了一定的针对北约介入的库存,但几个方向同时使用精确制导弹药依然超过了俄罗斯现有的能力。

最后,俄军认为现有的消耗战足以动摇乌克兰的抵抗意志,为俄军创造有利的"交换比"。俄乌战场已经演变为了一种类似一战和两伊战争的,沿着固定战线挥洒火力的消耗战。但对于乌军来讲,随着北约方面无法持续提供火炮和至关重要的精确制导弹药,天生体系弱势的乌军只能被动地挨消耗。而对于俄军来讲,小规模的火力接触交换比有利于俄军。

此外,俄军统帅部当下也明白,俄军显然没有办法通过苏德战争式的纵深突击一次性消灭乌军。这主要有军事和政治上的原因:

俄军有限信息化的作战模式导致俄军过于依赖独立的,非正规的,加配属到营连的侦察观测通信小体系,俄军的电子作战和队属无人机观测完全依赖上级指挥部门协调,而独立的机械化单位缺乏这些体系,因此在跃进中作战效能很低,尽管北约的观测不是实时的,但集结成师旅的俄军大规模机械化力量依然会暴露进攻目标。即便乌军火力已经下降,但在大规模乌军打击火力下,俄军突进的机械化部队依然十分脆弱,其穿插过程中的损失是当下俄军政治上和军事上无法承受的。

此外,乌军并没有一个可供传统的修械所,或者说乌军的修械所在利沃夫以西。乌军的技术装备现在已经完全依赖于北约的援助,其传统的固定修械所往往会遭到俄军的远程火力打击,同时俄军对乌克兰基础设施的打击也进一步降低了乌军修械所的效率。这导致俄军大规模穿插包围乌军也无法大量摧毁乌军装备。

乌军当下连迫击炮部队都实现了"北约化"

基于以上三种原因,笔者认为俄军会在近期加大进攻力度,但不会发动大规模的攻势。而俄军近期的打击也能印证笔者的猜测。自12月27日起,俄军对乌克兰发动了至少7波大规模导弹打击。而根据乌方国防部发布的讯息,俄罗斯最新生产的Kh-101导弹是1月份才下线的。这种对乌克兰国家实体的打击,也说明了俄军认为前线局势不会有明显改变,不需要为乌克兰纵深目标储备打击手段。

除了这三点直接能够观察到的军事原因以外,笔者还有另外一个猜测,就是俄统帅部在观望北约对于乌克兰的支援力度。

当下,俄罗斯在重启苏联的家底,而乌克兰方面不仅耗光了苏联家底,甚至已经开始消耗北约家底。尽管北约方面在这几个月继续表态坚定支持乌克兰,并且向乌克兰提供了包括60辆"布雷德利"步兵战车和数十辆西方三代坦克在内的军事装备,但目前北约许诺的载具数量并不足以填补乌军损失。随着乌军进一步消耗光索取来的技术装备,北约必须在是否消耗现役平台这一问题上作出抉择。北约作为人类最大的军事集团,其家底还是足够丰厚的,一旦北约大量提供现役装备给乌克兰制造"生力军",俄罗斯必然要谨慎面对不同的战场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俄军也不敢贸然跃进,损失去年一整年辛辛苦苦"攒"出来的新机械化家底。

随着俄乌冲突走向一周年,我们必须承认,俄乌冲突是一场出乎预料但是在情理之中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俄罗斯方面尤其是俄罗斯统帅部犯下的错误已经够多了。这些军事错误为俄罗斯带来了足够被动的局面,不过俄罗斯人通过坚韧和反思,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终于有望等到乌克兰集团和北约集团犯错的机会。

过去的一年,对于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来讲,每一天都是残酷的;但基于当前的军事实力对比,这样残酷的消耗战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直到一方失去作战意志为止。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