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总统在人民日报撰文,西方媒体:“很突然”(2)

2023-02-14 09:23  环球网

它们都"反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国际事务的主导"。

延续着对中伊关系发展一直以来的歪曲和渲染,彭博社等其他不少美欧媒体也都投来异样目光:

从中伊面临的所谓"国际处境"出发,称两国"都与美国关系紧张""同属非西方阵营""都遭到西方国家围堵",以此解释莱希三天对华访问为何引起西方世界"特殊关注"。

一场正常访问,到了美欧舆论口中成了目的简单的"抱团抗美"。

这种偏激结论,显然是美方鼓噪"阵营对抗"思维的惯性投射。

在去年11月下旬一篇文章中,纽约时报这样描述美伊关系现状:

美国"正面对一个与伊朗直接对抗的新的时代"。

报道援引几名美国政府官员的话说,在白宫,有关伊朗问题的国安会议很少讨论谈判策略,更多是在讨论如何破坏伊朗的核计划以及支持伊朗国内的反政府示威等。

当然,在华盛顿和主要美媒嘴里,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的单方毁约,置欧洲多国以及中方等相关方的努力斡旋于不顾,拒绝回归外交对话途径,责任全都在德黑兰一方。

正是在这样的对伊政策基调下,莱希访华被解读成了伊朗为应对美国长期严厉制裁而"寻求中国帮助",与同样面临美国蛮横遏压和"脱钩断链"操弄的中国"结成统一战线"。

前面提到的那位伊朗问题学者不以为然:这把两国关系的格局"看低了"。

美欧一些人的意识形态执念,限制了它们对中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认识,这位学者直言,"中伊关系远远超出这种狭隘论调"。

13日,伊朗总统莱希启程飞往北京之前,专门在人民日报上发表预热文章。文中提到:

伊中"在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下长期合作"。双方持有共同或相似的立场。两国反对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强调尊重所有国家的权利和利益。两国还一致强调,各国应共同为实现真正的多边主义、实现国际公平、在世界上建立公正的国际秩序而努力奋斗。

而在对伊关系阐述中,中方也一直强调"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伊关系"。

这决定了对伊关系始终是中国中东全方位外交的组成部分。但在浸染大国博弈思维的美国看来,我们一直坚持与伊朗保持正常经贸和政治外交关系,反倒成了"反常"。

另一中东问题学者指出,不论强推对伊制裁还是蛮横对华遏压,都已经被证明是华盛顿护持霸权的恶劣招数。

与伊朗和其他更多中东国家加深合作,中方一直都在努力克服华盛顿的地缘政治算计和碰瓷,坚持帮助促进地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预计北京的中东政策未来不会发生重大转变,"将继续关注经济关系而非军事关系,避免被拖入与华盛顿的大国游戏之中"。